二是,出身不好的丁真,不能成功。
他说:" 我不恨丁真,我恨的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
于是,很多人像这样把丁真当成靶子,让他沦为个人愤怒和失败的陪葬。
在他们的认知里,一个生来就在淤泥中的人,就该老老实实躺在淤泥里。
凭什么得到关注?
凭什么进入国企?
凭什么得到我想得到却没能得到的一切?
因此,对一个活生生的人释放如此猛烈的恶意。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公平和正义?
说到底,他们没有看见,丁真所代表的的从不止是丁真个人。
作为符号的丁真
丁真的一夜爆红,的确具有偶然性。
但在评判这一切之前,先看看丁真的家乡——理塘。
曾经,它是什么样子。
它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几乎是整个四川发展最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
纪录片《无穷之路》理塘篇有一句话:
" 这里是全国最后一批,也是最难攻克的一个深度贫困堡垒。"
图片来源:纪录片《无穷之路》
想大力发展农业吧,太难。
天高地寒,气候恶劣。
热量严重不足,导致农作物单一。
想发展工业,更不可能。
交通不便利不说,甚至不通水电。
工业基础过于薄弱,更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
仅有发展第三产业,成为现实。
可是,理塘仍然面临着毫无知名度的困境。
曾经的理塘县,农村总人口的 96.75% 都几乎处于贫困状态。
那时候,多数人吃不上干净饭,喝不上干净水。
理塘县占地 14352 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不过 7.4 万,劳动力严重缺乏。
伴随经济贫困而来的,必然是教育资源的匮乏。
在 2004 年之前,理塘没有任何一所高中。
加上当地牧民的收入大部分依靠采集虫草,松茸为主。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为补充家庭劳动力的缺失,便早早辍学。
这样的理塘,在丁真走红后,被无数人看见。
无论多少人酸。
多少人嫉妒。
这都是事实。
就在丁真冲上热搜第一的日子。
甘孜理塘的搜索量一度猛增 620%,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图片来源:微博 @红星新闻
而伴随丁真的走红,当地旅游局的一系列动作,则堪称完美范本。
当月就推出了宣传片《丁真的世界》,借此宣传理塘。
而这部宣传片,在短短 72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7 亿。
仅在丁真走红的第二年,理塘实现旅游总收入 17.6 亿,对比去年同期增长 6.4%;
接待游客突破 160 万人次,增幅达到 6.3%。
这是这个蒙尘已久的小县城,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在疫情背景下,理塘就这样成了许多人计划着前去打卡的网红地。
旅游综合收入,竟然创造了过去 10 年的新高。
这就是丁真带来的效应。
当地国企负责人说,过去搜索理塘出现的词,尽是 " 高反、缺氧 "。
而现在因为丁真,这一切发生了扭转。
视频截图来源:网络
这就是丁真带来的效应。
一个从事媒体行业多年的网友说:
" 看到丁真刚红,宣传片就发出来了,他们一定是早有准备。
懂摄影剪辑的都知道,那样一部片子要拍多久剪多久后期做多久。
机会给了他们,他们再有准备,希望能一直红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
没错,丁真的爆红是偶然。
但理塘的冒头,是必然。
丁真这股东风,他们等了太久。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踩了狗屎运之后,大获全胜的故事。
这是一部励志史。
关乎多年来极度贫困的甘孜理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