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年前,《毛骗》能以黑马姿态横空出世,与彼时的时代背景和观众对影视文化的需求密切相关。
虽然《毛骗》的形式借鉴欧美剧,但与大部分以人为中心的英美剧主题有着本质区别:它拍的是一个群体的时代记忆。
▲《毛骗》借鉴过《飞天大盗》
那部分在城市洪流中沉浮、跌跌撞撞,被生活困境推着一刻不停往前走的小人物,也引导观众不断思考几个问题:
为什么他们要行骗?
他们行骗之后做了什么?
一次次骗中骗、局中局背后昭示出怎样一个真实社会?
老影迷亲切地称呼《毛骗》里的主角邵庄为 " 半仙 ",他聪明机敏,但侠情仗义,既有着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又有着相当接地气的一面。他会喝立顿奶茶、脸上长痘、穿黑社会小混混的马甲梳大背头,非主流气息偶尔溢出屏幕。
▲老影迷亲切地称呼《毛骗》里的主角邵庄为 " 半仙 ",他聪明机敏,但侠情仗义
同样带着点非主流气息,《异物志》却已经不再能完美融合在 2022 年。
从 2016 年到现在,小成本网剧的黄金时期其实已经过去,时光倒流、穿梭门等概念,已经不算新鲜了。
加上玄幻、悬疑题材的敏感性,《异物志》的结局最终将 " 玄幻 " 往 " 科幻 " 方向扭转,也无形中降低了本剧的创意程度。
对一部玩概念为主的现代剧而言,世界观的架构是重中之重,这一部分始终没见到清晰的剧情脉络。《异物志》创作者想要呈现的初心、故事的轴心意志,也变得模糊。
▲剧里时不时融入的 " 烂梗 " 台词也是一个硬伤
似乎一切成谜。
剧作的现实感过分稀薄,能引起的共鸣寥寥无几。
也许因为终究不是专业演员,或仅能在某一特定类型的角色里大放异彩,《毛骗》的原班人马出演《异物志》,吸引力竟也打了些折扣。
▲《异物志》剧照
主角团的确都有着各自的人物小传、有各不相同的动机和经历,但观影全程,观众更倾向于将他们当作一个闯关式的功能性人物,相较于人物本身,注意力会更集中在谜团、物件等元素身上。
小人物还是小人物,但那种与时代紧紧呼应着的小人物、能够触摸到时代脉搏的小人物,在《异物志》中消失了。
演员再也演不出,观众似乎也不那么需要。
但 " 人 ",正是第一批观众被 " 毛骗 " 团队打动的核心关键。
▲演员再也演不出,观众似乎也不那么需要
也许不是《异物志》的错,而仅仅是时代变化了。
是时代促使当年的《毛骗》成为神作,也在时间中逐渐冷却、迟钝了影视作品伸向小人物的触角。虽然毛骗团队经 6 年摸索出了新作《异物志》,虽然喜欢它的人都还在,但明显不似往常那样多了。
不过,跳出情怀和旧念,平心而论,笔者仍然希望《异物志》能得到更多流量、更多影评和观众。
在这个同质化题材反复霸占屏幕、"S 级 "" 大 IP"" 番位之争 " 喧嚣不休的网剧市场上,《异物志》即便不似《毛骗》那般称得上神剧,也妥妥算得上一股清流。
不靠买爆款剧本,不依靠偶像流量,坚持自己的独立审美和创作主张,在今天,本身就弥足珍贵。
而且,按照《毛骗》的经验,这个团队在挖出一个巨坑之后,会一步一步把它填上,一季口碑比一季好,在终季迎来高潮。不知道《异物志》能不能延续这个 " 优良传统 "。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