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艺人违反社会公德乃至违法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社会影响恶劣,人们在谴责这些艺人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是谁纵容了这些艺人?对于演艺行业的种种乱象,一些艺人的失德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艺人的经纪人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今年 4 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演出经纪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试行)》《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管理制度(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5 月又发布了《2022 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加强对演出经纪人员的规范管理。
为了解演出经纪人职业发展现状,深入解剖经纪人对艺人乃至演艺行业的影响,推动演艺行业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一线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陈力嘉
" 你平时能和艺人一起吃饭出行吗?你们是不是和朋友一样啊?"
" 你是不是有很多明星的联系方式,能够了解很多娱乐圈的内幕?"
……
最近,某传媒公司经纪人琪琪又收到了不少这样的微信消息、咨询电话。对此,已入行多年的她早已见怪不怪。
" 文化和旅游部 5 月 9 日发布了《2022 年全国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大纲》,不少想入行的学弟学妹们又蠢蠢欲动了。" 琪琪苦笑着对记者说," 身为一个经纪人,其实就是赚着普通白领的工资操着当妈的心。"
琪琪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经纪人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帮助艺人获得演出机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包装策划,安排好行程等。" 简单来说,就是你得让艺人能名利双收。然而,一个新入行的经纪人如果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其实很难替艺人争取到这样的机会。同时,这个行业目前也缺乏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鱼龙混杂。"
那么,演出经纪行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调查。
粉丝出于追星心态
想要进入经纪行业
" 大学时,我是一名编导生。因为在实习过程中负责艺人统筹的工作,接触了很多明星经纪人,然后对这行产生了兴趣,所以大学期间就考取了演出经纪资格证。" 琪琪说。
想要当经纪人的话,除了应聘这个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熟人推荐等方式。" 在娱乐圈,人脉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是熟人推荐的话,公司和艺人用得也比较放心。" 琪琪说,有不少艺人的经纪人和助理都由自己父母或亲戚担任。
一位承办过多起经纪合同纠纷案件的北京律师告诉记者,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利润,大量艺人经纪公司或一线工作团队都是小型企业和工作室的架构。专于表演创作的艺人面对商务合作和市场交易,存在天然的信息隔阂和不安全感,他们往往更愿意依靠亲缘性来确定可以信赖的经纪人,因此很多经纪人是艺人的亲属、密友。这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上述律师分析说,演员工作更多诉诸情感交流,加上演艺圈的人情社会特征明显,经纪团队与艺人长期相处下来,很容易发展成家长制或亲情化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提升了沟通效率和凝聚力,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尤其是对艺人缺乏监督和培训,对其犯错的宽容度过高,而反省和纠错意识过低。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当经纪人是出于 " 追星 " 的心态。
某传媒院校大四学生小郁出于对某男艺人的喜爱,大学期间流转于各大艺人工作室、传媒公司实习,希望能通过这份工作去靠近自己的偶像。
与小郁一样,众多在校大学生和正在试图入行的经纪新人们,都怀着一腔热血,对这项工作十分憧憬。他们通过在网上搜索各种招聘信息和加入交流群的方式,希望能得到引荐或是获得跟随艺人 " 跑组 " 的信息。但其中也混杂着许多 " 钓鱼 " 信息,一些不法分子以 " 接触艺人 "" 培养经纪人 " 为幌子实施诈骗。
很多从业者都认为,经纪行业最重视的是经验和人脉,这两点都不是通过课程可以学到的。" 成为一名合格的经纪人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进入艺人团队只是刚刚跨入这个门槛。" 琪琪说,她身处这个行业感觉身心俱疲,工作实际内容和当初想象的完全不同," 就像一堵围墙一般,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
经纪人工作压力大
既像朋友又像保姆
20 世纪 80 年代,不少艺人以个体的形式在各地演出,被称为 " 走穴 ",而为艺人提供演出机会并从中提取佣金的人被称为 " 穴头 "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批艺人经纪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