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宏伟的蓝图,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之后,似乎被搁置了。
徐克和很多导演一样,预测着魔幻片会是未来国产电影工业最强的增长极。
谁知道,这一注没押中。
另一边中了。
2014 年徐克的新版《智取威虎山》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主旋律商业片,那才是个开出来的 " 宝 "。
红色动作类型片,成为国产电影工业新的天花板。
十年前,与徐克一样充满了激情的,还有后来和他一起拍《长津湖》的陈凯歌。
他拍了一部最不陈凯歌的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搜索》。
他说自己总是执迷于文化上那点事,现在想把目光放到现实主义上,并且想要改变国产电影无视现实的状态。
2012 年,冯小刚也不给大家贺岁了,坚持拍了一部挖掘历史苦难,反映民族性的《一九四二》。
他为此放下狠话:
" 我为此赌上之前 12 部影片积累的人气,我相信我对观众的判断。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输得精光也无憾。"
那时候的冯小刚,还敢为了拍自己想拍的题材和观众赌上一把。
创作的天花板在哪呢?
十年前,大家都还看不到。
在 2012 年度导演协会的表彰大会上,冯小刚凭借票房亏本的《一九四二》获得年度导演。
他几近哽咽,在领奖台上对着台下圈内的导演、演员说了一段胆大妄为的话。
" 每个中国导演都面临一个巨大的折磨,这个折磨就是 **"。
接着是一声 " 哔—— "。
但他又说。
" 但这 20 年大家怎么还就坚持下来了呢?能够把中国电影推动到今天这么的繁荣?我觉得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这帮傻子太爱电影了!太迷恋电影了!电影的魅力太大了!"
那是一种冲破困难的信心与希望。
Sir 还记得 2012 年,曾被盛传是世界末日。
可现在回看十年前,它反而充满着希望。
娱乐圈的状态,何尝不是一个时代风貌的展现。
十年前的娱乐圈,就像是徐克拍的《狄仁杰》,光怪陆离,生龙活虎,野心勃勃。
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前夕,明星们在微博上做起了最新潮的人。
敢说话,有脾气。
对着新事物,有着无限的热情。
如今大家总沉浸在怀旧中,总重播着那时的热闹。
而更多热闹过的人,早已化作 ***,无从打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