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足够平等。
就算是预备队员,也保留了她的舞台和个性视频。
孤身来异国的日本女孩悠月,只学舞了八个月。
动作虽不到位,却也能让人看到她身上那股活力劲儿。
私下性格开朗又爱笑,和她的舞蹈一样元气。
虽然舞者们水平不一,实力也许不及其他舞蹈综艺那么强。
但它对女舞者全方位的展现,却让人看到她们或酷、或媚、或甜的个性。
是野蛮生长,但也生机勃勃。
作为一个全女性选手综艺,《舞社》不只是让我们看到女舞者的真实面。
更难得的是,触碰到她们的困境。
李美慧是一位全能型舞者。
每一项技能都是满分。
跳舞、冲浪、攀岩、打鼓、绘画、导演 …… 都有涉猎。
似乎就没有她不会的东西。
但就是这样一个趋于完美的女舞者,却主动给自己 " 祛魅 "。
她跳完舞后,讲述彼时编舞的想法,说的却是,我只是一个人——
但是我想说
你可以要求我这么多
但是你不要忘记
我也只是一个人
在这类竞赛综艺,大家似乎更愿意看到从不让人失望的 " 神 "。
可符合完美标准的李美慧,却不愿让自己困囿于这一标签下。
就像树木拥有孔隙才能呼吸。
比起完美,她更愿意自己真实地活着。
从这些女舞者身上,看到的,不只是被滥用的真实,而是一种敢于直视的生命力。
暴露自己的不足,也敢尝试不擅长的新领域。
节目中唯一一位女地板舞者,Jojo 邹华莹。
曾在全运会上拿到第五名的成绩。
跳舞时,游刃有余,专业又酷炫。
然而,在选成团舞时,却选择了与自己风格、个性都相差极大的元气可爱型。
分数当然不理想,但却是她想要的结果。
探索新鲜事物,比拿好成绩更重要。
地板舞于她,是能给予安全感的、熟悉的存在。
可这次,她却开始蜕下保护壳,主动改变。
私底下,不擅长主动接触人群的她,也在主动地逐渐融入。
发现没,李美慧和 Jojo 的问题,其实是每位舞者都会面临的——
面对缺乏,接受不完美,再修补短板。
毕竟,有孔隙才有填补,有填补也才有长进。
这是女舞者们强势背后的脆弱,长处之外的短处。
有的困境是来自职业,而有的,则是在于价值观。
港姐王君馨,是所有舞者中年龄最大的,35 岁。
早期,家人对舞蹈不理解,她也按部就班,参加港姐竞选,拍戏,结婚 ……
收起自己外放性子,走过十四年。
按一般人所想,到了这个年龄,应该不必折腾。
但她心火未熄。
就想捡起从前跳舞时的氛围,重拾起舞蹈梦,好好做一下自己。
在她看来,年龄越大可能风险越大,但活过一生,不应留遗憾。
选择安稳还是喜欢?
做自己还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年龄渐大该不该追梦?
这些都是女舞者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无法求助他人,需要自己去找寻答案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