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王后变成权谋争斗的始作俑者。
她不是出身高贵的公主,而是被贩卖奴役的奴隶。
她是恶毒的母后,打碎了阿姆莱斯王子心中的父王形象。
甚至,还勾引阿姆莱斯、唆使情人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个角色,简直毒出了天际。
>>>> 商业惨败
《北欧人》上映后,口碑一直不错。
评论家不惜溢美之词,封其为" 史上对维京文化描绘最精确的电影 "。
它的打斗场面,粗犷血腥。
残忍程度可以媲美《斯巴达 300 勇士》《斯巴达》之流。
火山口对决一场戏。
两位仇敌,赤裸相见,刀锋相向。
这场景,一如那蛮荒时代。
野蛮嗜血的原始欲望,随着火山岩浆,喷薄而出。
除了视觉美感,《北欧人》对维京历史刻画得也比较到位。
有一场戏,维京人掠劫村庄部落。
防御者投掷出一根矛,试图刺杀入侵者。
阿姆莱斯单手接住并反投出去,秒杀对方。
这处剧情设计,不是凭空捏造,正是来自冰岛民间传奇的记载。
维京历史里,一个战绩显赫的战士使用的武器都会有名字与历史。
有的是继承而来,有的是获得赠礼,有的则取自敌人的战利品。
《北欧人》里,阿姆莱斯王子的剑,叫" 尸鬼剑 "。
这把剑取自阴间。
它难以驾驭,只有在夜幕之下或是在冥界之门前,方可利刃出鞘。
此外,刀身刻着一串卢恩文字。
这也是有历史典故的。
卢恩是一种咒文。
相传奥丁自我献祭,倒吊在世界之树上九天九夜,才获得了此种文字,之后传给人类。
文字记载:
"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身受长矛刺伤;我被当作奥丁的祭品,自己献祭给自己,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我往下看,拾取卢恩文字,边拾边喊,由树上掉落。"
维京人认为,只要将它刻在木、石、金属甚或任何材料上就能得到无穷的威力。
刻有卢恩文字的剑
粗犷原始的视觉风格,对民族神话、志怪传奇的不倦热情,《北欧人》延续了罗伯特 · 艾格斯的导演风格。
然而,这种风格不受市场喜爱。
制作成本高达 9000 万美元,算上宣发等环节,若想保本,票房必须达到 2 亿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
票房惨败,只收回了 5810 万美元。
在艺术与商业的游移之间,《北欧人》失利了。
《北欧人》票房成绩
尽管视觉特效高逼格,但一些镜头转场,略显商业俗套。
一开场,王子望向大海的方向,焦急等待父王归来。
" 他回来了。"
他满脸笑容,自言自语。
镜头继续推,全景变成脸部特写。
" 他回来了。"
王子的台词重复一遍,面部表情直接僵住了。
随后,他转身跑回王宫,告诉母后这个好消息。
看到这个片段,如果你有一定的观影量,就会感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