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夺冠》路演,庄雅婷问过他两个问题:
对 " 黄渤特型演员 " 这个绰号怎么看?拍摄时被来客串的李现抢风头,什么心情?
潜台词其实是问:因为长相普通被区别对待,会不会心里不平衡?
彭昱畅听懂了,但他的回答落落大方:
像影帝还蛮开心的
(大家都围着李现)我也想围过去
他始终把自己摆在 " 普通人 " 的位置。
彭昱畅留给观众的印象,就像他演过那些角色的 " 世另我 "。
哪怕后来成名,他仍然像籍籍无名时一样,少说话多干活,对工作努力、认真、敬业。
这仨词听上去像废话,说到底,也不过是演员乃至所有行业从业者的基本素养。
无奈的是,现在大部分年轻演员都沉不住气,一有点名气就曝露出轻浮。
正因如此,彭昱畅自带内娱明星稀缺的体质——
接地气,能让最广泛的受众,从他以及他演过的角色里各取所需。
观众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导演从他身上看到价值。
久而久之," 普通 " 的印象固化成人设。
彭昱畅深陷其中,有些进退无门。
彭昱畅意识到危机,或许是从两年前开始。
2020 年国庆档,票房前五的影片中,他参演的就有三部。在外界看来,那是彭昱畅风头正劲的时候。
可如今热闹散去,便会看见那表象下摇摇欲坠的苗头——
虽然曝光的机会见涨,但彭昱畅的观众缘势必将滑坡。
在票房可观的《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里,他捆绑黄渤以配角的咖位出现;而他自己主演的喜剧片《一点就到家》,最终票房甚至没能过亿。
没有一个角色或作品能列入他的代表作。
路演时,记者问他是否担心戏路定型,他提到未来想转型拍职场戏。
从前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的答案通常是:不担心,只想演好现有的角色。
彭昱畅慌了。
一年后的作品《燃野少年的天空》,坐实了他的担心。
虽然是部题材冒险的歌舞片,但无论故事内核,还是幕后班底,都和 8 分的《风犬少年的天空》类似。
然而观众却直呼 " 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 "、"《风犬》的青春感动一点没留下 ",最终票房和口碑双双惨败。
如果说去年《燃野》的崩塌只是歌舞题材的问题,他本人还算贴合角色,至少是个主角,不看剧情光看人也不至于太大违和感。
但到了今年的转型新作《女士的法则》,剧烂就算了,他更是沦落到当一个支线配角,一个纯发糖的工具人。
全程为了亲而亲,上来就床戏,整个角色可有可无,哪哪都违和。
我都开始心疼弟弟,看不得他再接这些无谓又荒唐的亲热戏。
是彭昱畅业务能力不行了吗?不。
虽然饰演过的角色类型同质化,但他总能从细微之处,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邻家男孩。
在《闪光少女》里,他是傻愣愣的二次元宅男;
在《快把我哥带走》里,虽然画风依旧,演一个每天插科打诨,欺负妹妹的 " 坏 " 哥哥时分。
但他笑容底下的深情,却让人信服:时分的蛮不在乎只是少年的保护色。
到了《大象席地而坐》,他诠释出另一种邻家男孩——
通常不会引人注意,但只要你仔细回想,一定能从青春记忆里捞出一个的那种绝望、厌世、少年老成的男孩。
在这部文艺片里,彭昱畅第一次接触长镜头,第一次突破中二形象,就提名金马影帝,交出入行以来最漂亮的一份答卷。
而且,哪怕在某些成品不佳的作品里,他也能凭实力独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