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仔细来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现象级爆红都是有迹可循的。
例如,北京冬奥会,我们要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为此,谷爱凌出现了。
央视需要流量,需要向年轻观众群体靠拢。
于是,王冰冰成了央视流量密码。
还有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变市民。
曾经的乡村生活,如今只能成了回忆。
而张同学的真实农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们内心的乡愁。
所以,仅凭几个视频,他就彻底火了。
同理,如今各地疫情爆发。
很多人被封闭在家,有时间有精力。
再加上全民健身的大方向支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所以,刘畊宏成功了。
至于被很多人反感的丁真,道理也是一样。
说到底,人们就是认为他德不配位。
没有一技之长,只剩长相。
为此,常常有人认为,自己十年寒窗苦读不如丁真一笑。
人人嘲他德不配位,全靠营销。
不可否认,丁真的爆火离不开营销。
但这种营销并非出自个人,而是一种大环境下的必需。
在丁真事件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官方和媒体的推动作用。
当中,既有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也有脱贫攻坚的需求。
再加上,丁真赶上了互联网+旅游的时代大热潮。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一个丁真的出现。
去助力脱贫攻坚,催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因此,即便我们没有丁真,也会有王真,李真 …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个人炒作的存在。
但不仅如此。
其实,每一个现象级人物的出现,
追其根本,都是平台、媒体、社会合谋的结果。
与其说,他们是营销咖。
倒不如说,他们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恰巧被时代所需要。
更何况,每个人带来的正向价值都远远大于负面价值。
谷爱凌对于滑雪的热爱与天赋,激励着的一代代滑雪人。
而她自身的女性力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女性的认知。
还有刘畊宏的直播健身,他带动全民健身,传达积极正确的健身观念。
并在疫情期间,扫除阴霾,给人们带有能量。
就连被叫「花瓶」的丁真,也从未想过越位。
走红后,面对各大经纪公司的争抢,他的选择让人出乎意料:
「留在家乡,成为理塘县旅游大使。」
面对电影电视剧的邀约,全部选择拒绝。
即便参加综艺,他放弃炙手可热的《创造营》,选择了一档慢综。
在节目中安安静静做菜,不影响任何人。
并且,丁真对自身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除必要工作外,他每天将近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
相比于两年前,他的普通话明显进步,汉字也变好了很多。
至于丁真的家乡,理塘。
曾经,它被称为全国最后一批,也是最难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