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肖华,难道就不担心张艺谋上大学之后,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她貌似并不担心,非但不担心,反而还无比支持张艺谋的摄影梦。
张艺谋虽然摄影水平算得上是一流摄影师水准,但学校明文规定招录22岁以下的考生,而当时的张艺谋已经28岁,再加上家庭成分也不怎么好,即使水平再高,依旧没法入学。
怎么说呢,张艺谋为啥会有如此高的水平?因为他有照相机呀,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照相机得是多么稀有的存在,没听过“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吗。
被拒绝的张艺谋无比沮丧,他做梦都希望能够上得了北京电影学院。
听到了张艺谋的梦想,肖华自然会跟“哆啦A梦”一样挺身而出。
她直接联系到了自己在北京的姐夫王涤寰,又是一番搭人情运作,姐夫将张艺谋的材料和一些摄影作品直接交到了当时担任文化部部长黄镇的手中。
黄镇一方面是惜才,觉得这是个学习摄影的好苗子,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王涤寰几分薄面,最终还是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得偿所愿之后,张艺谋美滋滋地留在北京学习,而肖华则返回西安,照顾家中父母,还要努力挣钱,给张艺谋挣学费和生活费让他能够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04
1982年,从北影毕业的张艺谋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
自此,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写。
他说:“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现在的一切。”
换言之,如果没有肖华,超龄6岁的张艺谋,何来的录取机会?没有肖华送的照相机,他又凭什么积累一流的摄影经验?
肖华若是对张艺谋上大学这事儿置之不理,直接带他回西安好好过日子的话,那之后也就没巩俐、陈婷啥事了,中国虽然会少一个知名导演,但肖华说不定能收获一段完美的婚姻。
工作没几年,张艺谋凭借摄影天赋,成为了影视界的优秀摄影师,屡屡获奖。
不光摄影获奖,只当了一次男主角,便凭借《老井》摘得三个影帝的称号,中国影史上第一位A级国际电影节影帝。
此时的张艺谋,不管是摄影还是表演,都是信手拈来,可他并不满足,在看到陈凯歌的时候,他也萌生了自己做导演的想法。
1987年,张艺谋导演处女作《红高粱》一经问世,便凭借独树一帜的风格,包揽了金熊奖、百花奖、金鸡奖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的大奖,不光他被捧上了神坛,他的首位“谋女郎”巩俐也是一战封神,拿奖拿到手软。
也是这一年,张艺谋和肖华的女儿张末终于4岁了。
眼看着女儿懂事了,丈夫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忙碌了十几年的肖华似乎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再向她招手,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给她带来了致命一击。
彼时的巩俐22岁,在中戏上大二,青春正盛,灵气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