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老菲却在念祝酒词时以弗雷(生育之神)为尊
是的,导演在这里其实是有所保留的。
阿姆莱斯并不是无从选择。
他或许是在借对命运的遵从,来削弱自己的恐惧。
同时也否认了责任。
这是对命运这个词的消解。
也是对父权虚荣性的一种质疑。
其实如果你对导演有所了解的话,可能此时也已经有所察觉。
这个问题,在艾格斯的两部前作已有揭示了。
《女巫》,一个是在父权压迫下被指控为女巫的女孩,自证清白而不得,最终选择成为女巫,感到无比的畅快淋漓;
《灯塔》,一个是被焦虑的阳刚之气折磨的男人,最后彻底堕入疯狂。
这都是对父权的质疑。
《北欧人》里也是如此。
它在说——
预言,以及遵循预言的行为,都是以崇高之名开始的。
但最终,都会逐步落入泥潭。
就像阿姆莱斯最后来到地狱——火山口。
原型来自于冰岛真实的火山赫克拉(Hekla)。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意为 " 通向地狱之门 ","Gate of Hell" 在本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通向地狱之门,也是复仇者和被复仇之人的死亡之地。
叔侄两人的打斗,一个完整时空的长镜头。
两人在背光中是两道剪影,并没有多么明显的区分。
剑拔弩张之间,只闻野兽般吼叫与喘息——
他的剑砍了他的头,他的剑插入了他的心脏。
没有赢家。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阿姆莱斯弥留之际,他在梦中看到了美丽动人的奥尔加,抱着一双婴孩。
他顺从了预言,保障了她们的安全。
真的吗?
想想之前女武神的梦。
这种幻想式的自我感动,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他的梦里出现了。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话题。
这还是一个重述着复仇宿命的老套故事吗?
外壳或许如此。
内核早已改变。
它以现代的眼光审视着一个王子变成野兽的经过。
顺带提出疑惑:
有时候我们所谓的身不由己。
会不会只是一种借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