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严重,片方没信心?
除了拖延症导演外,那些 " 活儿快 " 的香港导演片子被积压的一个很大原因,可能在于类型的高度雷同,几乎都是动作、犯罪、悬疑、灾难。前文提到的至少 50 部有卖相的积压片中,有超 30 部是这一类型,占了三分之二。
单是 " 积压大户 " 邱礼涛、林德禄,手上就分别有 5 部、4 部同类型影片。而且他俩还是疫情后票房最能打的香港导演,邱礼涛《拆弹专家 2》卖了 13 亿,林德禄《反贪风暴 5》卖了 6 亿。按理说,资方应该对他俩片子有一定信心。如果他俩都没排上号,更不用说其他导演的同类型片子了。
而且这些同类型积压片,还几乎都是类似的演员配置——反正就是香港几大劳模演员古天乐、郭富城、刘青云、林家栋的排列组合,让影片几乎打不出什么差异化的卖点。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它们会被积压了,因为片方要认真考虑错开档期的问题。既要错开同类型影片,还要错开劳模演员的其他影片。
再加上疫情反复的原因,片方考虑到全国影院营业率、上座率一直波动,态度变得愈加谨慎。这样一来,可选择的、稳定的档期本来就不多,如果都瞄准了重要档期去,很可能被同类型影片抢先定档,从而不得不选择再度延期,观望下一个档期。
比如邱礼涛的《暗杀风暴》2018 年杀青,原本定档去年 12 月,因同类型强劲对手《误杀 2》空降而选择撤档;今年该片一度传闻定清明档,又因跟《神探大战》撞型而撤了。后来因为疫情,整个清明档都撤了。而《神探大战》和《暗杀风暴》还要在往后的档期里,为错开彼此而斟酌档期。
但无论如何避让,超 30 部香港导演的同类型影片,大概率会在未来的档期狭路相逢。如果继续观望继续撤档,积压的时间就会更长,又要担着制作水平比同类型新片差的风险。
除了同质化严重、难寻档期外,还有一部分影片积压,纯属是被不靠谱的资方坑了。比如与周星驰合作《大话西游》系列的刘镇伟导演,2016 年拍摄的《大闹东海》项目,配置了吴磊、张丰毅、邢菲、杨紫琼等豪华班底,然而出品方嘉视年华却极为不靠谱。拍摄完的同年就被剧组工作人员爆出欠薪千万,王宝强还为讨薪的武术同僚友情转发此事。
据天眼查显示,嘉视年华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从 2018 年起就官司不断,被提供剧组服务的相关公司、个人告上法庭,还有相关的借贷合同纠纷案,已经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和失信公司名单。
劳模古天乐的科幻片《明日战记》难产,多少和资方也有点关系。2019 年耳东影业在香港开豪华发布会时,这部电影曾出现在主控的片单里。这些年,耳东影业和古天乐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双方在香港成立了合资公司品今天下,耳东通过绑定古天乐拿了不少香港电影的份额。但就在去年,硬糖君讨论过耳东影业的母公司品今控股疑似爆雷(《》)。
去年,耳东影业相继被电影发行的头部公司北京国影纵横、完美星空等告上法庭,已经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现在,耳东影业已经全面退出了古天乐参演电影的出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国产科幻片因工业体系薄弱本就是烂尾的重灾区。古天乐成立天下一志在做影视特效,一口气和特效转导演的吴炫辉合作两部戏,除了《明日战记》,还有一部《寻秦记》,都出现了难产的迹象。
香港导演性价比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