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张绍刚的改造计划落空。
节目中于文文一直怼张绍刚,但因为在反矫情和打破女性刻板印象,所以这份 " 低情商 " 操作,反倒为她赢得了好感。
像 " 浪姐 " 那样没人选择和她合作的经历,于文文在《中国新说唱》担任帮唱嘉宾时,也曾体会过。
当时每位助演嘉宾有 25 分钟的排练时间,但因为第一轮没人选于文文,她只排练了一遍歌,就下台了。
并提出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让给其他歌手,以防他们的排练时间不够。
后来,杨和苏与她组队表演。
拉票环节,于文文解释道自己这首歌(没有鼓)很难搭 rap,所以全都是杨和苏本人的功劳。
这里的于文文,给人的感觉反倒很温和谦虚。
其实,一个节目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全部个性,矛盾冲突有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观众也逐渐学聪明,以吃瓜看戏的心态去看待综艺。
吐槽张天爱太瘦,或许是因为彼此熟悉,早就习惯了这种吐槽模式。
后来张天爱还让她帮忙拽袜子,能看出二人关系不错。
饭桌上那英、宁静互相踢皮球的时候,于文文提出 " 尊重吴莫愁的想法 ",也推动了选人流程进行下去。
她的 " 拽 " 之所以令观众讨厌,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地位作为支撑。
作品是艺人的底气,这句话是不变的真理。奖项、路人缘、经典代表作,就像是着一层层的盔甲,保护着艺人的滤镜不碎。
当你是业内翘楚,资历深厚,拽就是一种个性;反之,就成了没礼貌。
2017 年,于文文的《体面》流传于街头巷尾,人们以为她是下一个蔡健雅。
但 5 年过去了,于文文仍然没能创造一首超越曾经自己的歌。
浪姐花絮里,阿 kenn 问她:" 如果节目组让你再唱一次《体面》,你会唱吗?"
于文文摇摇头:" 不想。"
之前于文文开演唱会的时候,她就说过:"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来听我唱《体面》,但是我和你们保证,今天绝对没有《体面》。"
能看出,于文文一直渴望证明自己的实力不止于此。她不想困于过去,可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娱乐圈不缺弹吉他的原创型女歌手,前有小清新的陈绮贞,后有不羁的陈粒。于文文与她们相比,显然还没能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而她的演唱功力,又不像谭维维、吴莫愁那样强悍。
除了唱歌,于文文依然割舍不下演戏。
2020 年,《后天》《独立日》的导演罗兰 · 艾默里奇拍摄电影《月球陨落》。因为疫情,他只能从身边找一位英文流利的华人演员,于文文很幸运地接到了这个角色。
但上映后,《月球陨落》却成为罗兰导演评分最低的作品,于文文并没能吃到名导和作品的红利。
阿 kenn 问她:" 唱歌和演戏的比重你会怎么分呢?"
于文文说:" 像我们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资格选,基本上哪有活我们就去哪。"
一直以来,于文文都是个有点矛盾的个体。
以全额奖学金考取伯克利音乐学院,就读的却是表演专业;玩电吉他、走酷飒风却写了很多芭乐歌。
于文文高挑、漂亮,这是她可以从歌坛跨界大银幕的优势。但作为演员,似乎又缺少个性和不可取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