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李易峰没着急。
先轻笑一声以示不屑。
再循序渐进"爆发":脸部皱成一团,手指拧成麻花……发泄完后又秒变"小白兔",装虚弱博同情。
这情绪起伏并不"夸张"。
要知道,不久前,他才刚被毒枭拿枪指头,回来却被同伴批评不顾个人安全,作为普通人应该是先后怕,再愤怒,最后才觉得无助。
情感坦白局。
演过偶像剧多年的李易峰,情感戏应该是最拿手的。
不过这次运用了不一样的方法。
剧中多次暗示,廖永嘉与于生海都怀疑过陈陌身份,后期还特意安排了一场英雄救美桥段,让苏青竹猜出陈陌真实身份。
此时脱去伪装的骆翔,还是很有魅力的。
脸部肌肉极力保持松弛,挑眉、微笑,手上也在故作轻松地摆弄。
可你看眼睛——
眼眶通红,眼神一旦对上就立马躲开,游移、闪烁。
这的确是某种"设计"。
不要轻视"设计"。
贴合人物和情绪的"设计",并将"设计"精准地呈现,是高于"反应"的表演进阶课。
更重要是,"设计"没有捷径。
这便是李易峰的选择——
大人物是可以通过包装渲染撑起来的。
小人物呢?
只能磨,只能练,通过时间沉淀将某部分真实的自己与角色呼应。
要说天分,李易峰不出挑,长年偶像人设让他早已错过挖掘表演天赋的黄金期。
比起当初懵懂和排斥,如今能看出来他也逐渐清晰了另一个更大的"锚点":
慢。
如果说演技这事太主观,Sir拉几个"客观"数据:
在决心转型的2018年,《动物世界》上映后的4年内。
李易峰只交出5部剧集作品,1部未播,1主演电影作品(《革命者》)。
对比内娱同行们,对比李易峰曾经一年四五部的节奏。
当下明显处于"降速"状态。
偶像转型演员不难。
有流量,就有机会,甚至许多宣称转型,转着转着就走回去了。
牺牲眼前的机会,以及往后潜在更容易的变现途径去转型,才是一件难事。
能躺着谁会站着挣钱?
这或许才是《暗夜行者》之于李易峰的意义:
"舒适区"的危险并不在于它难以跨越。
更在于你跨出去,面对完全暴露的真空后,总忍不住想念它的"舒适"。
正因为李易峰选择留在舒适区外。
他才"得到"了骆翔与陈陌,和目前为止得以服众的表现,以及观众以后对他更高的要求、期待。
在越来越速食的内娱,Sir由衷希望看见更多深思熟虑的"慢",心平气静的"谨慎"。
流量转型演员,是危险的事,是困难的事。
但更是正确的事。
Sir如今期待在流量泡沫褪去,影视狂热逐渐降温的今天。
他能通过作品给自己一个"证明":
这,是一件值得的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