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去世5年了。
她拍摄的《西游记》,依旧是电视台必播的电视剧。
然而就在去世前4年,杨洁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一个痛。
我10年没看过它,只要看到它,就会换台。

《西游记》伴随几代人成长,带给了无数人欢乐。
可谁能想到,这部伟大作品的制作者和亲历者,
居然会如此“痛恨”自己的作品。
那么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第一次明确接到筹拍《西游记》的指示,杨洁53岁。
那是1982年,国内影视剧拍摄,
无论是经费还是技术,都严重不足。
没有导演愿意接这个活儿。
最终,这副重担落在了杨洁肩头。
整个剧组一开始,只有一位叫王崇秋的摄影师。
正式立项后,杨洁和王崇秋讨论最多的,是如何拍。
两人讨论,不用顾及彼此脸面。
因为,杨洁和王崇秋是夫妻。

在王崇秋看来,杨洁是一个艺术观念非常超前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在刚刚筹拍之际,就遭遇了重重阻力。
比如在孙悟空的造型上,
有人觉得猴子是勾脸,造型应该更加写实一点。
但杨洁却觉得,孙悟空既是猴子,但是身上有人性。
有人性,艺术呈现上就应该有美感。
在杨洁的据理力争下,
孙悟空这个形象,就被彻底定型。

王崇秋说,一百个导演,能拍出一百个版本的《西游记》。
但在杨洁心里,她如何想的,就怎么拍。
正是她坚持自己的风格,才最终让《西游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确定下大的方向后,接下来就是去哪里拍的问题。
不少人的意见是,西游记是神话剧,就该在摄影棚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