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偶中深耕多年的85花们,很难得到演技上的磨炼、进步。
到了正剧、文艺电影,和实力派演员合作,演技差距明显;不得不原声出演,又暴露台词的短板,转型就更谈不上了。

刘诗诗在《绣春刀》里的表演被一些观众诟病
内娱的创作土壤也存在问题,既不能提供饱满、丰富的女性角色,在古偶方面也热衷制造廉价、同质化的工业糖精。
童瑶、袁泉这样的青衣都在同质化的伪独立女性角色中苦苦挣扎,留给85花们的空间就更小了。
刘诗诗婚后复出的两部电视剧,虽然聚焦女性,但质量都差一口气。杨幂在《刺杀小说家》里的角色,基本就是个工具人。

袁泉主演的正午剧《落花时节》豆瓣仅4.8分
先天不足后天补,但85花们似乎也并没有转型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03 一定要转型吗?
最后的问题是,一定要转型吗?
最迫在眉睫,也是最不可避免的问题,还是年龄。
眼角的细纹,疲惫的皮肤状态,越开越大的滤镜和磨皮,都和观众对古偶的期待越来越远。
年龄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演员的状态不再适合偶像剧,这是比演技、皱纹更现实的问题。
人生阅历更丰富的演员,确实演不出少女初坠爱情的青春萌动,就算是三金影后章子怡也演不来。

能和85花们搭戏的男演员,选择范围也逐渐变小。
同期的男演员们,有的向电影演员转型,有的淡出内娱。能搭上的同辈演员,很容易变成中年古偶。
年轻一点的男演员,又存在85花“集体扶贫”的问题。

市场的问题也略显紧迫。
虽然古偶的基本盘还在,但一年不如一年的下坡路也很明显。
2019年,《大明风华》还能拿到1.99的平均收视率,2020到2021年,地方卫视收视率前五名中,均无古偶的身影,反而是都市、悬疑等现实题材剧越战越勇。
继续在古偶里躺平,要么渐渐淡出娱乐圈,要么就继续演到老年偶像剧,从好莱坞到日韩,莫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