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在看到这些辣眼睛的插图时,有很多人发出了自己小时候教材上的插图——和引起争议的这版教材插图一对比,高下立现。
曾经的教科书插图,每一个人都精神饱满,画风虽然各不相同,但一眼看上去,都能够感受到美感。
可以说,这些,可能才是我们心中真正 " 合格 " 的教材插图。
教材插图虽然没有文字,却无比重要。
这些插图会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形成深刻的图像记忆。
它让我们即使隔了很多很多年、再次看到的时候,依然能唤醒我们的记忆,想到曾经在学校里、课堂上的那些故事。
我们的思想,就是在这一张张图片中,被一点点构建起来,看到一个积极美丽的世界。
诚然,审美是私人的,没有任何图能让所有人满意。
但是这套引起争议的教科书中,它的设计形象风格,很难说给了孩子们的价值观,一个正向的良好引导。
作为教科书,它应该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与年龄。
和以前的插图相比,现在的插图,很难说合格。
向下滑动查看
(图源:@教育学徐影)
更何况,丑是可以一笑而过的事情,但有很多其他三观问题,不能够就这样一笔带过。
咱们都上过学,也知道上课的时候总有分心时、看什么都有趣,每一张教材的插图都会被学生看很久,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之前学生在课本上涂鸦,还曾经掀起过一阵网络热潮。
如果学生们看到这套教材插图上的各种神态行为,尤其是对这套教材的受众——还没有形成正常世界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在我们平时网上冲浪的时候,经常会开玩笑地说,为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脖子以下的事情都不能说。
有很多受众明显是成年人的综艺、电影、文学,也会因为 " 对未成年人有害 " 而被审慎对待,把纹身贴上胶布、把染发打码、改掉歌词。
可是,真的针对孩子们的教材,却堂而皇之地出现这些内容,不得不让人有些忧心 ……
(另一套不是教材的儿童书籍中也被人指出有不雅内容)
(图源:@AT_Field01 )
而且,这版教材事实上在 2014 年就已经开始使用。
一直到现在,整整 8 年过去。
如果不是在互联网上舆论发酵,可能这套教材还会被继续使用下去。
这次事件的反应很快,早上教材上了热搜,中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发了整改说明。
" 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但评论区中依然有人指出:
" 当初审核是怎么过的呢?"
目前,教材局已经介入调查。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就在几天之前,教育部还刚刚发布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针对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