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众人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到了固定的谈心环节,他更是直言:
" 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没必要和不熟的人非得瞎扯。"
而年纪尚轻、资历尚浅的艺人们,则在这些尖锐且不留情面的言语中,使劲儿按捺自己的不安局促,一举一动更显得小心翼翼,为了避免相处时的尴尬,只能像无头苍蝇般到处找活儿干。
看不出是来分享生活,更像身处于公司团建。
当「向往的生活」从取悦自己变成迎来送往,利益关系被毫不掩饰地摆上台面,节目当然就不会好看。
03 慢综艺,并不慢
关于「慢综」是否等同于「无聊」,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议。
对于节目受到的诸多质疑,也有人做出反驳:慢综艺旨在呈现真实,而真实的生活难免枯燥琐碎。
这也是内娱大多慢综的反向营销的点。
似乎只有节奏足够冗长,内容足够无聊,才称得上节目类别里那个「慢」字。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更加意味着节目在策划之初关于 " 诗和远方 " 符号化的理解,忽略了对于综艺来说 " 无趣就是原罪 " 的事实。
从如今慢综日益缓慢的发展速度来看,足以证实这一点。
2017-2018 年井喷式的 " 慢 " 潮,早已不复存在。
事实上,如果有看过一些国外优质慢综就会发现,慢综艺之所以治愈美好,更多的是通过精炼的设计和指引,达到让观众自己慢下来的拟态现象。
而非只是游离在屏幕之外,感受单一形式上的「慢」。
也就是说,慢综艺 ≠ 慢节奏。
尤其是在观众耐心有限的情况下,更不能为了在漂亮的外壳上做功夫,而忽略了大家真正的情绪需求——足够接地气的生活质感,以及理想化的精神交流。
一档动辄两三个小时的节目,当它开始形式大于内容,信息量过分薄弱,吃相也越来越难看,观众自然就没有理由继续支持。
内卷之下,慢综的形态也随之不停演变,内容为王才是不变的内核,正如《蘑菇屋》0713 男团参透了这点,才得以黑马之姿在上半年的综艺市场出现。
而从新一期《向往的生活》预告来看,沈腾和马丽的到来,也是对节目组回归初心的一次试验。
至于结果如何,相信很快就能见分晓。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