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心凌大火,爱贝克思觉得自己押对了宝,不惜斥资 600 万为王心凌打造 " 梦幻游园地 " 演唱会,将王心凌的知名度推至巅峰。
那一年,第一批80后刚刚成年,第一批90后刚刚懂事,他们虽然没几个人去到 " 梦幻游园地 " 的现场,但通过磁带,光碟,随身听,复读机等等媒介,知道了这个 " 甜心女王 ",并听着她的歌放松,入眠甚至恋爱。
2005 年,王心凌登上国际杂志《ELLE girl》,有了国际知名度。一夜成为当红炸子鸡的她,唱片销量连续破纪录,甚至成为整个东南亚最受欢迎的甜心女歌手。
虽然 2012 年后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但王心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其实力并未改变。
时间让王心凌没有了少女的稚嫩,可她甜美的气质依旧还在。
十年,这十年,王心凌就像一个苦苦做茧的蚕蛹,等待着化茧成蝶的那一刻。
很明显,这一刻,就是长达 3 小时的《浪姐 3》中,那短短的 7 分钟。
一个比心,足够重新唤起 20 年前那一群少年的青春之梦。
中年的悸动也是悸动,而且这悸动,足以攻陷全国各式各样的媒体平台,让王心凌重新火到一塌糊涂。
这是中年男粉对王心凌一次迟到的应援,也是他们对自己心中甜美女神的一次彻头彻尾的偶像崇拜。
王心凌的男孩们,用自己的骚气和疯狂制造着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流量和潮流,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下,明眼人都能看到,是流量对潮流的催生作用在不断增强。
王心凌还是那个王心凌,当她的视频进入更大,更广阔流量池的时刻,那就是潮流诞生的时刻。
这些素材会获取流量,更多的素材会陆续出现,这样一来,潮流形成,效应形成,王心凌翻红的过程也就形成了闭环。
人到中年,往往容易感怀,即使当年从未听过王心凌的歌曲,大多数人也会在看到话题后,重温甜心女神的风采。
其实,我们根本不用恶意揣测,这些中年男人们如此捧红一个过气明星,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情怀和追忆,就是表象下的本质。
百万的关注点赞,大热的骚粉跳舞,股市的上涨下跌,王心凌的甜妹唱跳之后,我相信,这群中年男人又会重新回到自己生活的轨道。
该工作的工作,该带娃的带娃,该惧内的惧内,该拼命的拼命。
这一次疯狂的骚气,就是为了怒刷一波自己的存在感,而后悄悄退场,深藏功与名。
从此," 王心凌男孩 " 将集体作古,成为新一代饭圈文化中谁都无法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
那句话说得好," 他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中年男人生命不灭,只因他们肩上扛了太多责任。
当王心凌变成 80 岁的甜心奶奶唱跳的时候,期待这群已变老年的 " 王心凌男孩们 " 再创奇迹。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