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有 40 集,要是各个质量都像它这般,演个百八十集都不成问题,前传、番外都整一遍也有好多人追着喊着加更。
可现在,挂羊头卖狗肉,无论什么题材的戏都能绕到谈恋爱,仿佛不搞对象就演不下去似的。
暧昧表白,磨磨蹭蹭十几集;
亲亲抱抱举高高,五六集;
误会冷战闹矛盾,十几集;
解除误会重新和好,五六集;
如果有新角色,又得十几二十集。
本来二三十集可以解决的事,非得整五六七八十集才讲完。
以前的剧,一分钟都不敢错过,一是舍不得,另一方面是错过部分情节容易看不懂后面。
如今倒好,误个五六集丝毫不耽误看后面。
尤其一些医疗剧、职场剧,真的不知道该说啥好,整体环境造得挺像一回事。
但仔细一瞅,不是在聊天就是在谈恋爱,真正搞事业的画面寥寥无几。
不晓得其他人,反正局长现在看剧,先选 2 倍速,再随机拉进度条,10 分钟后,好了,看完了。
最关键是,还看明白了 ~
当然,为了保障剧的质量,片方不是没努力过,花重金请流量当主演,再邀戏骨或实力派为其做配。
然而,这样的组合依旧没什么起色,该扑还得扑。
而剧越拍越烂的原因,如果仔细想想,其实不难找出来——过分追求数据!
一些资本 / 片方看见明星被粉丝疯狂追捧,觉得该明星很有价值,能让自己投的钱迅速回来。
至于收视率、播放量,他们不会特别关心,因为可以背后操纵。
为了邀请更高人气的明星演戏,资本 / 片方层层加码,不断砸钱。
而一些明星为了保持高人气的假象,想方设法在方方面面造假,买热搜、买通稿、买浏览量 ……
久而久之,资本 / 片方、明星、粉丝就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闭环。
当一部剧将大把真金白银砸在一个徒有虚名没啥实力的明星身上时,就注定他们不会关心剧本过不过关、道具真不真实、演技欧不欧克 ……
如果播出效果不理想,再通过买热搜、买通稿、买浏览量 ……营销出爆款的假象,他们无所谓真爆还是假爆,他们只在乎数据好看能糊弄人。
至于真正的观众想不想看,那帮人完全不 care,渐渐地,这就导致闭环内的人自嗨。
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显而易见,戏越拍越烂。
所以,别怨观众越来越不喜欢追剧,一追就吐槽,实在是演的太糟心了。
不过,好在有清醒的人,他们深知影视始终是拍给观众看,而非粉丝。割韭菜确实来钱快,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更何况,真正优秀的作品根本不会输给任何流量明星,反而,明星们还得舔着脸求合作。
别不信,正午阳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旗下作品都是流量们自降片酬求而不得的存在。
讲真,捷径谁都喜欢,但从捷径稳当走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
麻烦一些明星行行好,既然占着演员身份就拿出演员的职业素养,别成天搞花里胡哨的事情。
且行且珍惜吧!
今日份随手分享:
请不要吝啬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