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最有名的一次案件,发生在 1973 年 8 月。
一个克拉克的狂热粉丝,在出狱后打算模仿偶像,抢劫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
同时,他要求警方将正在服刑的克拉克放了,并送到他身边。
然而,当克拉克来到银行后,他脑子里迅速盘算了一场大戏:
一,抢劫银行;
二,睡到人质中最漂亮的姑娘;
三,作为英雄走出去。
克拉克再次凭借自己的帅气和智慧做到了这一切。
那个倒霉狱友坚持 6 天后自动投降。
而克拉克帅气地走出了银行大厅,仿佛这一切的功劳都是他的。
群众冲他欢呼鼓掌,人质们对他感激涕零。
他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顺走了一沓万元大钞。
同时,也让美女人质深深爱上了他。
要以身相许,与他订婚。
这场史上著名的抢劫案,后来便成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典故的来源。
克拉克一辈子犯罪无数。
却像超级明星一样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原谅。
人人都爱克拉克。
如果你只看了剧集前 99% 的内容,这将是你的唯一感觉。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导演早就在每一集的开始就埋下了地雷。
「本剧根据真相和谎言改编」
这部剧的蓝本,是克拉克本人自述的传记。
他对所有的犯罪活动,都极尽开脱。
仿佛自己永远是一个无辜的人。
伤害警察,那是疯子队友干的。
拿刀子插人,是对方先挑衅我的。
至于抢银行,是因为我需要钱买大房子。
这样才能和心爱的女孩结婚啊。
但剧集最后 1% 的内容将我们拉回了现实。
广场银行抢劫事件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响彻全球。
一个女作家来狱中采访克拉克,想为他写一本传记。
于是,克拉克喋喋不休地聊起了过往。
但当作家提出要采访他的身边人时,克拉克突然愤怒了。
说,这是他的传记,只需要听他一个人叙述。
作家没有回应。
只是私下默默找到了克拉克的恋人和朋友。
采访即将结束时,作家的一席话,将影片前 99% 的内容全部推翻。
「我越是与你亲近的人交谈。
我越意识到,你唯一在乎的只有你自己。」
是的,真实情况是,克拉克一直在索取,从未考虑过他人感受。
他骗女孩自己是哈佛学生,结果同时睡了她和她妈妈,还顺了不少首饰。
他向女孩求婚,获得准假参加订婚。
却在中途跑路,留下对方在雨里崩溃大哭。
从一开始,他就只是想越狱罢了。
他怂恿同伴一起偷窃,抢劫。
遇到危机时自己却一脚油门火速逃离,弃他们不顾。
纵观整部剧,其实就是一出针对观众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实验。
没错,克拉克有着一张帅气的脸庞。
知道如何表现得善良友好,待人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