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 流行 " 怀旧。
综艺里,那些港台明星唱着劲歌金曲,仿佛回到了 TVB 的黄金时代。
看着看着,肉叔却不经意想起一个词:
悬浮。
扮熟扮酷扮精神,每个人都是大娱乐家。
但此时的 TVB 在干嘛呢?
你或许有所耳闻,去年 TVB 接连出了两部爆款综艺。
9.5 分的《无穷之路》和 9.3 分的《寻人记》。
这里面,却没有花里胡哨,更没有 " 娱乐至死 "。
而今天,肉叔想要说的是,《寻人记 2》,终于出了!
豆瓣 9.7,口碑更顶!
《寻人记 2》主题依旧:
寻找八九十年代新闻节目里的主人公。
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其实离不开制作组口中的三个字:
人情味。
这种人情味,不仅仅来自采访对象的接地气,更来自节目组的 " 售后 ":
特别是第一季播出后,反响极好,不少观众主动联系节目组 " 找人 "。
很多人社交媒体上喊话,有的甚至用一种颇为 " 复古 " 的方式——
寄信。
有打印的,还有手写的。
尤其在香港这个节奏如此快速的国际化都市中,寄信这件事本身,多少显得有点老土和过时了。
但也因为这种主动 " 落伍 ",反而让这件事变得有些罗曼蒂克。
浓浓的人味儿。
也正因为有 " 人味儿 ",才能让观众感受到 " 情 " 的珍贵。
譬如说——
不少观众来信和其他被访者口中,有一个名字被反复提及,安仔。
全名梁安国,他自称 " 元朗特首 "。
当事人回看当年新闻片段
自封特首?多大胆子?
别说,不但在元朗,就连香港不少政府官员都认识他,甚至包括现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
可以说,是受访者中的顶流了。
安仔的故事,说起来也是奇特。
起初,人们觉得他精明。
安仔早在 1982 年的《新闻透视》出道。
那时候,他是古早防诈骗代言人。
原因是他在报纸广告中看到招聘后应征,结果对方要他交 200 块参加训练课程,于是精明的安仔一眼就 " 洞悉天机 "。
没有 " 贴钱返工 "(这种讲法),所以我觉得有古怪
后来,人们觉得他太较真。
几年后,他又被另一档新闻节目报道。
去烧腊店买烧肉,店家给他称了一条骨头。他坚持不要骨头,可诉求被店家搪塞过去。
于是他打去 999报警投诉店家,后来导致这家店——
倒闭了。
他还很古怪。
梁安国在家都穿得十分有型,打领带穿皮鞋。
家里堆满他的囤货,从山珍海味,到各种生活用品和家具。
比如录音机,一买就是 60 台,还有 10 台冰箱,元贝 4 大包,花旗参 8 盒 …… 简直就是一小型海味铺兼超市。
但他又有一种冷幽默在身上。
从小患有小儿麻痹,所以他走路总是容易跌倒。在和记者谈论起自己的病情时,他是这么说的:
我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唔 …… 好的。
谈起当年投诉的事,他也不认为自己较真有什么问题,相反觉得店家有义务让消费者知晓。
为此,他还即兴创作烧肉版《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