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现在的小鲜肉,
当年银幕上的王心刚,除了是大众喜爱的帅哥,
还有着银幕第一军人的美誉。
从话剧舞台走上电影之路,
王心刚的演员梦从童年时代就开始了。

1932年,王心刚出生在东北大连。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王心刚正好上中学。
他听说辽宁沈阳正在举办话剧表演训练班,
早已做了多时演员梦的王心刚,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报名的。
培训班里的生涯,王心刚学习起来既认真又刻苦。
理论课程学得不错,表演和形体课上也很用功。

因为成绩名列前茅,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
王心刚就被分配到了东北军工局文工团。
在这里工作一年后,他又被调入到了东北军区文工团。
文工团工作期间,王心刚先后出演了《李闯王》、《三个战士》等话剧作品。
忧郁的长相俊朗再加上表演功底深厚,基层的官兵很快都记住了王心刚这个名字。
进入文工团5年后,一次电影的拍摄,从此改变了王心刚的演艺之路。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筹拍电影《寂静的山林》。
导演朱文顺,接连挑选了几个角色,最后都不满意。

他觉得饰演男主的冯广发,必须得有军人气质才行。
于是按照朱文顺的要求,副导演就跑到军区的文工团来踅摸演员。
在一众年轻的男演员里,副导演几乎是第一眼就看上了王心刚。
当天,副导演就想把王心刚带回剧组。
但王心刚自己却犹豫了。
因为在那时候,话剧才是很多演员心目中真正的艺术。
副导演有些不解,文工团里的领导也找到王心刚了解原因。

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电影根本没办法和观众交流,不如话剧过瘾。
领导觉得他这是挑肥拣瘦跟组织讲条件,狠狠批评了他。
而且明确向他表示,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演话剧,都应该服从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