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听后难掩震惊。
但看她给出的回应——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连反问都带着些温柔的嗲气。
既表达了好奇又不至冒犯,同时还能带动宁静继续深入话题。
她的讨好型人格,底色是暖的,源自心底对所交流对象的尊重和爱护。
哪怕有目的性,也要先从交心、交朋友开始。
四个性格迥异姐姐看下来,直肠子考验脾性,弯肠子考验配合。
那我们忍不住要问了,好的社交究竟是什么样的?
是高情商、让人舒适的?
还是热络的、不按常理出牌也让人觉得可爱的?
节目中阿雅的一小段话,或许更接近实际。
讨好自己。
乍一听有点老生常谈。
细想却不免唏嘘,在社交中我们好像从来不曾被真正鼓励过,去关注自己,可以不必在意别人。
社交语境中,最高级别的褒奖,是高情商。
哪怕低至底线,也要足够真诚。
可我们惯常见识到的真诚,又是怎样的?
即便笨拙,即便帮了倒忙,即便犯了错,因为"至少ta是真诚"的,我们选择包容。
似乎在社交中讲道理,远没有讲情分,来得妥当,来得合情合理。
然而,一些真实的不适,凭什么有了"真诚"作包装,就可以被忽视?
一些真诚,凭什么裹挟着私利、施加着压力,也要让人接受?
我们迫切抛出的,又期待别人一定要回应的,那些以"真诚"为名的在意。
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的解放日志》中,美贞在几次三番被hr要求加入同好会后,终于忍不住在办公室中嚎啕大哭。
为了合群和同事一道吃饭,没什么存在感也要去参加聚餐。
日常的被动社交已经够累的了。
为什么还要假装自己很有交友热情、很有交流动力,去参加只有少数人为了兴趣,大部分人为了职场营业的兴趣club。
没有人想做空心人,也没有人想要变得晦气。
可连自己都填不满的人,又该如何在社交中投注完整的热情?
有消耗,就会希望有弥补。投注了热情和在意,就会期待被在意、被回以热情。
而当我们把空虚交付给没有定数的社交,却间接造成了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那么,回到那个问题,令人舒适的社交应该是怎样的。
阿雅说讨好自己。
其余三个以"冲"闻名的姐,其实也用她们爽直的、非常规的社交方式、给了我们答案。
这也是飘很喜欢这几位姐姐的原因。
不用过多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必以情商高低、以真诚与否,去裁量他人的回应。
只需把目光投向自身,拥抱自己,取悦自己。
可以有心机,可以不讨喜,也可以愚蠢、可以粗糙。
而当我们不再期待别人来填满自己。
能够用"我想怎么做",而非"我希望ta怎么做"的视角,来看待社交时。
或许就会发现——
自私一点,未尝不好。
别被高情商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