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电影爬虫 ,作者康仔
▣ 公号:电影爬虫(ID:film5252)作者:康仔
《风起陇西》这部剧,一开始备受期待。
阵容挺强。
导演路阳,代表作为两部《绣春刀》和《刺杀小说家》。
演员方面,陈坤、白宇、聂远坐镇,在中青年男演员中,他们都是演技和颜值兼备的选择。
原著也有来头。
同名小说是马伯庸的长篇处女作,当年问世时收获书迷无数。三国谍战题材,马亲王给历史开脑洞的写法,也足够新颖。
少年时看那部小说,观感就两个字,有趣。
挺期待由这部小说所改编的剧集也能做到 " 有趣 "。
不卖关子,先说观感吧。
设定有意思,质感也很精良,但故事讲得并不好,整体观感也有些诡异。
多说句得罪粉丝的话,演员没有谁是特别差的,但缺少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先说《风起陇西》的设定。
三国时期,蜀汉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一出祁山,一开始接连取胜,却因为马谡街亭失守,而导致北伐失败。
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从小看《三国演义》长大的中国观众再熟悉不过。
《风起陇西》这部剧的引子就是 " 斩马谡 "。
但故事有了新的脉络。
在剧中,马谡街亭失守,很关键的原因是蜀汉一方的情报出现了谬误。
蜀汉派往魏国的秘谍白帝传来情报,事先通知了魏军大将张郃的作战路线,结果却大相径庭,进而导致了马谡的战败。
所以,诸葛亮不光得斩马谡,还得查清楚情报系统的漏洞。
是白帝叛变了?还是魏国在蜀汉内部安插间谍了?
剧集告诉观众,魏国的情报来源是一名代号烛龙的间谍,是烛龙替换了白帝的情报。
白帝的身份很快就被交代,陈坤所饰演的天水主薄陈恭就是白帝。
那烛龙是谁?
这个问题,是目前本剧前几集里留给观众最大的悬念,但却不是唯一的看点。
一开始,观众会好奇陈恭是否真的叛变了。
当陈恭身上的疑点揭开,一方面,奉命查清街亭案真相的荀诩得和陈恭一起想办法洗清陈恭的叛变罪名,一方面,他们得小心自己的身份不会暴露,并且想办法找出烛龙。
这是主线。
支线方面,魏国一方,天水郡守郭刚似乎对陈恭信任有加,但负责情报工作的糜冲却在一开始就展开了调查。蜀国一方,诸葛亮兵败之后,李严蠢蠢欲动,试图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情报系统。
单说这个故事设定,确实挺有意思的。
多方势力,各色人物,这出三国谍战戏,可以说是大有文章可做,把人物写好,把悬念铺排好,是能吸引观众的。
问题出在剧集的呈现上。
成败的关键是,这个故事怎么讲,才能让观众接受。
《风起陇西》播出后,被吐槽最多的是台词。
时而会出现现代感太强的台词,令人感到突兀。
以中国人最熟悉的三国时期作为历史背景讲谍战故事,用马亲王自己的话说,这是个恶搞。
原著小说也确实是带着恶趣味写的,一股子冷战时期美苏谍战小说的味道,大到结构细到对话,都是这么玩的,当年初看,虽然觉得违和,但明白了作者用意,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妙趣横生。
但这是电视剧。
剧集没有小说那么虚,给不到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观众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看到服化道做得如此精致,就打心眼里想要去相信剧里的人物是古代人,是三国时期的人,但当他们说出那些现代谍战剧里才会出现的台词时,就只会觉得哪哪儿都奇怪了。
" 我从来都没出过外勤 " 这种台词,小说里可以有,因为好玩,观众接受了设定也就能接受这种文字风格,但改编成影视剧,是应该进行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