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各执一词,都自曝是家庭暴力和情感的受害者,期间还不断扯出俩人的各种生活细节。
她被控诉在床上大便、诈捐、说谎、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他被控诉嗑药酗酒、给13岁的女儿提供大麻、短信攻击、多次打人被捕,有暴力倾向。
所以,比起其他干净利落一拍两散的离异夫妻,他俩显然要黏糊和魔幻得多。
老实说,飘作为外人,真的无法像做到掌握了真相那样去坚定地维护谁、斥责谁。
一路围观下来,这个案件成了一场全民狂欢的闹剧。
飘更担心的是,大家真的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电视剧去看,而忽略了其中的本质,是家暴。
一个不能被娱乐化消解的社会难题。
这个案件,因为发生在物质条件富裕、知名度极高的明星身上,又是国外的司法体系,舆论环境和文化背景迥异,影响走向的因素过多(证据,演技,双商,媒体势力,金钱地位,人脉,路人缘,舆论风向,团队实力,各个州法律差异),看起来对我们国内吃瓜群众没什么普遍参考价值。
尽管我们也无法去辨别真相,也无法定义谁错得更多。(谁知道后面会不会还有反转呢)
但从他们的某些行为导致的反噬后果来看,还是对全人类都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首先,太多人把这事当娱乐八卦去看,又或者把事件矛盾粗暴定在两性上,看作是一次简单的男女对立,谁赢就当作那一方的性别群体的胜利,这是极度狭隘的——
一味去站性别群体,反而把问题核心"家庭暴力"受害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无视了。
女方固然是有可恶之处,撒谎、贪心和利用大众,让她的路人缘崩塌,成为过街老鼠。
但抛开她作妖的那些行为,在家庭这个封闭环境和亲密关系里,在疑罪从无的原则下,如何证明自己被家暴,是一个难题。
在互相信任、相爱为基础去建立的亲密关系中,要做到时刻记录取证这件事,几乎不可能。
其次,退一步来说,利用性别"优势"卖惨、撒谎,确实导致女性今后维权更难。
但要注意的是,这仅仅代表这次事件的个人行为,不能用一个个例跟一个群体划粗暴地画上等号,以此为理由去质疑每个被家暴女性的求助和发声。
女性确实存在生理上的天然弱势,鸡蛋与高墙的问题。
更甚的是,所有人在玩梗时,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卑劣女人"的负面性别符号,每个人都往上踩两脚,解恨是吗?
但当年全民踩Depp的时候,或许也是这一批人。
这场围观已经忽视了对错和正义,只有发泄和伤害。
还是那句,别用一场网络发泄狂欢消解事件的严肃性,也别轻易去网暴一个遥远的陌生人。
你并不会帮到真正的受害者。
社会秩序却在一次次在网络狂欢中,迸出新的裂缝。
别让情绪左右你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