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期的她,过得像一个小妈妈。
所以,虽然她外型娇小甜软,早年,被相中的特质也并不是软妹。
艾回最初给她的定位是高冷通透的少女。
出道的主打歌《灰姑娘的眼泪》唱的是童话般的爱情靠不住。
只不过这张专辑没有火,后来只红了一首林俊杰写的《当你》。
也是因为艾回当时执着于打造一个安室奈美惠风的偶像,看到王心凌身上有一种类似的坚毅通透气质,便按照这个路子复制了。
谁知道这种辣妹风当时的华语乐坛并不感冒。
但这种和甜反差的底色,对后来王心凌的甜心路线也有帮助。
这让她的甜变得没那么讨好,以至于油腻。
她是甜软的表象下有东西可挖的人。
从她上《康熙来了》那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会想事情的人。
初中的时候她就催促妈妈出门交男朋友,意识得到子女陪伴和伴侣陪伴的不同。
这是一种尊重妈妈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表现,而不是仅仅看到妈妈 " 母亲 " 的这层身份。
此般同理心其实很难从那个年级的孩子身上见到。
节目上她也不是印象中那种很 " 台 " 的嗲妹,在社交中自愿处于食物链底端,上了节目就只能卖萌,任小 S 压制摆布。
而是个人的界线感分明,令旁人不太敢轻易开玩笑,在朋友中有种莫名的威严感,令人不敢轻易冒犯她。
那集连小 S 都收敛了几分,留给更得体老辣的蔡康永进攻。
而当时王心凌仅仅是个 23 岁的小女生。
脑袋空空的人,是不可能给人这种社交压力的。
大眠
艾回最初为她量身定做的那首《灰姑娘的眼泪》不奏效。
也许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
在其他方面实际、坚强、通透的王心凌,把她信仰、沉溺和不理性的需求,放到了爱情这个领域里。
她有沉溺的需求。
如今回头看来,虽然付出的代价比较大。
但她确实也有沉溺的资本和勇气,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
但对王心凌而言,可能是一种清醒的沉溺。
她不是不懂,只是甘心被骗。
这种心境基本都写在了施人诚为她写的那首《大眠》里。
清醒一辈子 也就那样子
不介意用爱 来醉生梦死
如果不失去理智 爱情要如何开始
傻傻的骗子和骗人的傻子 才可能一生一世
当甜妹变成甜姐,她身上的阅历感和力量感到底是什么?
不是不会受伤。
而是不怕受伤。
因为不会受伤就意味着阉割掉一部分自我。
只有不怕受伤,才能拥抱完整的人生体验。
她的每一部分,感性和理性都是得到足够的历练因而成熟的。
受过伤,流过泪,痊愈过,站起来过,下次还敢。
这才是姐姐。
《大眠》之外,《爱。心凌》里最触动人心的,是那首陈姗妮写的主打《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
这首歌的 MV 充满了各种象征和隐喻。
MV 里,王心凌拖着沉重的布条一路前行,上了一段又一段很长的台阶。
在暗处追逐光的过程中把布条弄丢。
然后把仅剩的布条装进行李箱里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