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杨洋举例,去年《你是我的荣耀》热播时,有一个话题是 " 我们会在不同的年龄反复爱上杨洋 ",其原因也正是在于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作品当中给到了不同的恋爱氛围感。
据晶晶介绍," 在与迪丽热巴组 CP 的过程中,观众会自然的将‘于途‘面对另一半聪明、贴心的特质,投掷在演员身上,因此让观众产生了杨洋是恋爱的最佳对象的感受,从而进行粉丝转化。"
而在获得这份 " 光环 " 加持后,品牌方也会观察到艺人的相关属性,想做垂类品牌、年轻化、风格化的商业转化时,也会更容易对标到一些品牌参考。
同时,小逸也表示,热衷于 "CP 热 " 的投资方也会看中演员个人的 "CP 感 ",这也是在选择偶像类角色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如杨紫在《亲爱的热爱的》《香蜜》等一系列成功案例过后,在人设上营造了一种 CP 感很强、" 旺夫 " 的特质。" 这种信息是一定能传递到制片方眼中,影响后续她的资源选择的。"
粉丝 " 按头 " 下的 CP 营业
但两位采访对象都表示,现在的明星 CP 营业的确是越来越卷。除了官方外,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力量,正在角逐这股流量热。
自媒体视频号和娱乐八卦号是这些内容的主要操盘手。在大部分观众的认知中,这些也是明星亲自下场营销的惯用手段,但实际上,晶晶告诉娱子酱," 通常情况下,艺人营销的投入成本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大家在投放的时候,我们可能只会挑选一些权重比较大的号,剩下其实就是自来水在跟。"
甚至有时在明星没有自主投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营销号也会为了引流,蓄意自主发表 CP 相关言论获得阅读量,达到权重更高的目的,也就是 " 养号 "。且往往是这些内容,会更大胆,不受控制,反而常让艺人方头痛不已。
但就是在这样的流量抢夺过程中,多家营销号联合共振,同时再加上抖音等官方平台的流量扶持,大量 " 人为糖精 " 被批量制造了出来,炒热了 CP 风。
并且,还有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说一些艺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可能会为了满足个人的一些 CP 想象,刻意制造一些 "CP 物料 "," 我就知道,会有些服装师故意给明星挑选同款等。等我们发现,已经晚了。"
但对于大众情绪来说,区分 " 官方行为 " 以及 " 自来水发酵 " 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大部分受众的认知中,剧作方和艺人团队是 CP 营销的最大获益者,因此一切 "CP" 行为都是官方主推。
如今新媒体环境,话语平权给了每位受众策展式的链条,使受众进入了故事生产的闭环,给了受众参与这种粉丝诉求 " 倒逼 " 营销构建的可能性。
在 " 自来水助推 " 越来越卷的情况下,粉丝自然地变本加厉,对于官方 CP 营业的要求愈发严苛。只要明星稍有不配合或不尽意,势必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 " 不敬业 " 或者 " 不体面 " 声讨。
但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反而是,经纪团队与宣传方在 CP 问题上更加谨慎。
在二十年前,地理区隔使得观众讨论的成本极高,因此在舆论场域声量较小,很多艺人也更加敢于 " 放肆表达 ",如当年的峰幂 CP 不仅在微博上暧昧互动,冯绍峰甚至可以大胆直言,在微博中说出 " 要不咱俩就谈吧 " 这样直接的话。
同时,在那时即使是出演《古剑奇谭》时," 名不见经传 " 的李易峰与已经初露锋芒的杨幂 CP 配合,也少有关于 " 倒贴、吸血 " 的抨击,反是制造出了爆款话题剧,在男女、男男 CP 营销上大放异彩。
但现在,不可否认,如此真性情的 CP 越来越少,CP 之间的关系延续性也越来越短了。
" 现在一旦有 CP 爆了,后续势必有双方的粉丝因为资源的问题撕起来 ",晶晶说。
" 甚至可以说,在 CP 出现大爆的迹象,但还没有到达顶点前,品牌方、内容方就会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向其中一人进行资源倾斜。一些不专业的团队工作人员感知到这一信息后,会有意无意的向自家粉丝下放出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信号,不免对粉丝情绪造成引导,也就是大众常说的提纯 CP 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