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甜到谭松韵再到迪丽热巴。
古偶男神的崛起之路,大概都充满了 CP 粉对自己 " 英年早婚 " 的怒火。
连带着。
圈外的素人妻子,也被拉下水。
或许有人问。
" 名草有主 " 的会这样,单身的总可以了吧?
也不一定。
哪怕作品完结,也一定要保证一个薛定谔的售后期。
" 解绑 " 就是不专业、不敬业," 吃相难看 "。
在粉丝眼中。
荧幕情侣的火热很大程度上由 CP 粉成就。
在此基础上,无论是三观、对错还是真假,都可以被适度利用。
我们口口声声的 " 管好你自己 ",在娱乐圈不成立;我们心心念念的 " 关注作品 ",在 CP 圈不成立;我们嚷嚷着的 " 尊重祝福 ",对不起,不包括荧幕情侣的真实伴侣。
在失真的作品下,迷恋失真的关系。
留下的。
便也只有失真的狂热,与娱乐至死的自己。
03
你会说,今天怎么有人还不知道荧幕里的戏是假的。
他们真的不懂吗?
他们真的不能接受演员现实的爱情吗?
不。
那他们在发泄什么?
对于这种 " 嗑糖 " 想象,早就被关注过。
1992 年,一本美国有关同人圈亚文化的著作《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就曾提出:" 粉丝文化是由迷恋和不满,混合而成的 "。
" 迷恋 " ——
观众们由于对某部影视作品,或是荧幕情侣的喜爱而走到一起。
她们的疯狂,是影视营销重要的市场来源之一。
而 " 不满 " ——
粉丝是媒体内容的积极消费者和熟练的参与者。
由于流行叙事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要求,粉丝们必须与之斗争,努力向自己和他人表达原作中未能实现的可能性。
即,他们不仅要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
还要在现实里寻求认同,不断对其他群体发出交流讯号、互动乃至挑衅。
就是用 YY,同人创作,圈地自萌,以及 " 控评 "、" 出征 " 等等手段,都不足为奇。
不难理解。
《梦华录》的出现。
既为长期 " 降智 "" 侮辱眼球 "" 悬浮 " 的内娱古偶,带来一股活水,也为爱嗑 CP 的观众们,提供了现下无二的绝佳素材。
" 顾盼生辉 " 多好看啊。
颜值高互动好,感情递进眼神拉丝。
一口糖嗑下去。
简直比枇杷膏还润喉。
但话又说回来。
整部剧最让 Sir 意外的,不是男女主的惊天颜值,也不是宋朝都城的群像点滴。
——而是它不同于其余古装剧的争奇斗艳。
顾盼儿、孙三娘、宋引章。
官方团队预告——
三人同好,绝无 " 雌竞 "。
但荒诞。
恰恰就在于此。
当观众为着 " 顾盼儿不用雌竞 " 叫好时,却将刘亦菲和毫无瓜葛的陈妍希推上了赛博擂台。
他们在寻找异己。
找不到就自己创造一个,撕,撕得再响些。
时间回到 2015 年。
那时候的陈晓,就回答过对于所谓 CP 的看法。
直接,简洁。
他们刚开始非要让我去
成为某一类 CP 的时候
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我跟他们讲做 CP 可以
不要太夸张
导演在想我想表达的不是这个东西
今天看来。
无论是 " 夸张 ",还是 " 不是真情侣 " 或者是违背 " 导演的表达 ",都在成为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