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出场就能抓住眼球,他设计了一套肢体动作。
先把长袍下摆放下,然后辫子一甩,透出一股傲气。
把马鞭子一伸,店小二就恭敬地前来迎接。
这些细节成为秦二爷的招牌动作,也成就了舞台下的蓝天野。
转行
蓝天野对话剧的兴趣重心,不是演员,而是导演。
1963 年,他师从焦菊隐,逐步转行做导演。
从台前到幕后,他立下宏志,誓要在导演这一行当大干一番。
只可惜,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他和恩师都无戏可排。
理想,暂时搁浅。
" 在这大半个世纪中,我因为演戏而把绘画扔下了,这是我的终生遗憾。"
清闲多余时光,无所事事的他,重新拾起挚爱的绘画。
通过朋友介绍,他拜师画家李苦禅。
每星期跟着学 4 天,雷打不动。
画技,逐渐有了长进。
沉寂 10 多年。
70 年代后期,蓝天野的导演事业开始回春,先后执导了 6 部话剧。
1981 年,他找到白桦,邀请其为自己创作一个与众不同的剧本。
不提任何要求,随白桦自己的心意。
后来,白桦交出了一部叫《吴王金戈越王剑》的戏。
为了让戏充满了诗意,他从 " 以少胜多、意在画外 " 的中国画大写意中汲取灵感。
女主角西施的出场,他利用戏曲虚实结合的方式,制造出一种朦胧美感。
" 观众能感觉到西施很美,但已经丢掉了那种习以为常、传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古典美人形象,我要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渔家少女,一个村姑。"
西施撑着船出场,船是实的,船篙是实的。
上岸之后,她拉的缆绳是虚的。
西施浣纱的场景,也是虚的。
此时,观众几乎没有正面目睹西施的容颜。
她从水面的倒影,看到了对岸的范蠡。
两人对视的一刻,我们才看清西施长啥模样。
上演之后,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和争议。
尽管剧本本身没有政治问题,依然被扣上了拿历史题材映射现实的帽子。
连演 73 场之后,编剧白桦被批判,《吴王金戈越王剑》被迫停演。
一部本应留名艺术史的优秀话剧,戛然而止。
编剧白桦
归处
优秀剧本越来越少,年轻演员扎推拍影视剧,资深演员相继退休,人艺走下坡路,风格变了味。
1987 年,蓝天野主动离休。
不演,不导,不看,他与话剧彻底绝缘,去拍了《渴望》《封神榜》一堆影视剧。
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蓝天野饰演的姜子牙
一个为其奉献终生的事业,为什么最后会全部抛弃呢?
在杨澜的追问下,他透出一点缘由。
" 我再搞下去,不太好搞了。我想认认真真地干,干不了,就是干不好。
所以,我还不如不干。"
或许,这份事业,真伤了他的心气。
他一定认为许多地方是不对的,但是没有条件允许他去说话。
于是乎,他选择离开。
时间拨到 2011 年,时任人艺院长张和平,请蓝天野吃一顿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顿鸿门宴有一个不情之请——
人艺想请蓝天野复出,出演话剧《家》。
出于对领导的信任、人艺的关心,他应下了。
一辈子没演坏人。
这一次,他竟然选择出演反派冯乐山,一个阴险、伪善、玩弄女性的土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