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护垫侠》
而由 " 月经羞耻 " 衍生出来的 " 女性不能 " 同理,这一系列的传统习俗都脱胎于一个厌女的社会氛围。
不然为什么这些看似中立、绝非歧视的民间习俗,恰好都能达到相似的目的:
禁止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将女性排除出职场之外,否认女性获取财产和权利的合法性。
以前不许女性唱京剧,旦角也是男人反串。
徐克《刀马旦》叶倩文饰演偷偷唱京剧的白妞
后来京剧盛行,朝廷管不过来,女旦越来越多,又有了戏班不许女子坐衣箱、旦角不许用朱笔等忌讳。
这些所谓老祖宗传下来的梨园规矩,有的不过几十年历史,有的其实是老北京抖音博主以讹传讹,而且传统也在不断流变之中,慈禧太后就曾凭一己之力破过规矩。
博主 @樊百乐
可见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更有生命力的文化永远是随着时代进步、动态发展的。
这样一想,她姐甚至觉得女性应该轻松一点,放下历史包袱,不必事事都追根穷源。
女人历史上能登龙舟很好,不能又何妨。
我们不需要回到历史里找寻女性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的合理性。
毕竟我们面对的历史书,总的来说是由男人书写的历史。
它困住女人的脚,把缠足视作美德;
它创造贞节牌坊,切割女性身体还说成宗教礼仪(割礼)。
它唾弃不服管教的女人,骂她们是妖女、毒妇、女巫;
它唯一推崇的女性范本,是三从四德和贤妻良母。
执意要追本溯源,只会迎头碰上更多隐藏在传统里的厌女规训。
去开天辟地,不与闲人论输赢
大家还记得那个伟大的长丰性别实验吗?
里面有一个细节我记了很久,长丰的创新村里还留有一些看似微小却坚固的风俗,比如女孩不能上坟,比如老人去世必须由儿子顶棺,如果没有儿子,则找家族里其他年轻男丁。
有一家父亲去世了,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女儿执意想为父亲顶棺,家族里的亲戚们不同意,闹得天翻地覆。
但最后还是做下来了,村干部守在她们家里,让女儿完成了她想做的所有的事。
这个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当时长丰县计生委副主任龚存兵说:
" 也许这次做完,一百年都没人做同样的事。
但这就是一个星星之火,一百年如果还有人想做,可以把我们搬出来,我们已经做过了。"
他赞叹那位坚持要给父亲顶棺的女孩:
" 这是破除了我们几千年的传统,多么勇敢,多么值得感动。原来所有女性骨子里都厌恶这种不平等,而争取平等的意愿原来是那么强烈。"
长丰性别平等宣传画
我在想也许这就是面对那些 " 女性不能 " 的传统文化的解扣——
不再解释,不再追溯,不再争辩。
去做,坚定地往前走。
背着斯坦尼康到处跑的女摄影师邓璐,最开始一碰装备就被机员狠狠训斥:" 放下!这不是你们娘们儿能动的东西。"
但邓璐不信邪,她照样碰然后赔笑脸:" 您就当我是二百五,怎么使唤都行。"
拍出佳作《爱情神话》的邵艺辉导演也被问到过 " 摄影箱迷思 "。
邵艺辉很高兴有人问,而且觉得这应该写下来,让其他剧组看见:
" 剧组女性成员很多,我们会一起坐在摄影箱上,结果我们坐也坐了,没遇见倒霉事儿啊。"
隧道工程师严金秀在 2016 年要带外国专家去山东某隧道参观,被以性别为由拦了下来。
严金秀决定讲一个故事,用魔法打败魔法:
" 隧道的保护神芭芭拉可是女神,你不让女性进去,怎么保护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