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每个试图 " 拯救 " 柳岩的男人,不过是拿 " 懂得 " 当了遮羞布,最终还是向商业利益低了头。
柳岩自己也知道,被符号化和标签化一直都是她演员之路最大的阻碍。
尽管她说会用实绩来洗刷,但演员始终处于被挑选的位置,在这方面自身的决心和努力始终有限。
《梦华录》前,有几年没见柳岩正儿八经的拍戏了,大抵也是到手的角色确实不如意。
在跟红顶白的娱乐圈,很多营销号一度拿她和同期从光线出道的谢楠做比较," 一个嫁了战狼走上人生巅峰,一个大龄未婚如今流落三线 " 文末不忘追问一句:柳岩到底差在哪里?
《梦华录》告诉你,她其实就差这么个被平视、正视的机会。
最近一次采访中,柳岩谈到和导演杨阳合作的感受时,用了一个词:舒服。
我去看了杨阳微博发布的导演筹备笔记,当中有个让人很感动的细节:演员们定妆试造型时,杨阳特地赶过来问柳岩的意见。
她还就孙三娘的裤子应该是长一点、还是短一点询问了造型指导黄薇的意见。
而编剧张巍同样没有把三娘这个电视剧中新加进来的角色工具人化。
在她的塑造下,尽管孙三娘出身不好、文化素质不高,但她性格直爽仗义、自立自强,人格魅力强大。
两个小姐妹有心事儿也都愿意找她倾诉,把她当做最坚实的依靠。
即使是经历了被丈夫休、被儿子嫌弃,也没彻底摧毁孙三娘对爱情的期望,相反,她还开解宋引章,既然已经离开钱塘到了东京,眼光就要向前看。
孙三娘除了搞事业还有自己的感情线,看预告她和杜夫子之间貌似还发展了一段不可言说的 " 姐狗恋 "。
终于,柳岩不再是屌丝 YY 的女神了。
如果非要问女导演为什么比男导演更会用柳岩?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大概是男人始终馋她的身子,女人却看到了她的困局、且愿意助她一臂之力解了这一局。
有平台在统计中发现,《梦华录》的观众大多是女性。
而之所以女性喜欢《梦华录》,我想当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部剧无论是立意还是表达手法都切中了大多数女性的心理,女性最懂女性。
这种懂,首先是演员懂角色。
正如《梦华录》开播之前,柳岩给自己剧中的角色写了一封信中说到:" 旁人肤浅,笑你空有一身力气、有勇无谋,可我知道,你还有一身的本事、足够的底气、坚不可摧的韧劲。你那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永远挡在危难之前,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他们都说你强悍、强大,可亲情是你的软肋。我也一样,别人总会捕风捉影、随意评判,或对我们释放善意的同情,而我们无需怜惜,对别人的议论绝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