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歌曲有很强的治愈效果,乐坛作为娱乐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年来,正在渐渐地发生改变。
虽然近些年来,有不少的综艺节目,在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但是听众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华语乐坛“变味”了。
层出不穷的音乐综艺,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观众的面前。虽然不少歌手参赛,但是真正有质量的曲目越来越少。

理性的分析之后,你会发现市场上不是短视频音乐,就是网络音乐,再者就是“翻唱”,听众们越来越讨厌,我好像找到原因了。
有心无力的乐坛推进
一些口水歌的出现,掺杂了世俗的“土味”,虽然短视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渐渐地很多曲目已经失去了灵魂。回想周杰伦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如今有哪位歌手,可以达到这样的意境?

要知道一周歌曲的组成,并非是朝夕之事,老歌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作曲、写词、编曲、制作合成、歌手演唱”等一系列的环节,也许会出现颠倒。
毋庸置疑的是,词曲是一个关键点,好听的前奏和节奏点,连贯起来,在歌词的衬托下,听众分分钟情感上出现共鸣。

而编曲层次分明,是一个有深意的层面,随随便便单拎出来一项,那都是心血的凝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动听众。
但是如今的音乐市场,就像是一盘“大烩菜”,只有听众想不到的,没有创作者整不出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短视频音乐”,没有任何的前奏,上来就是“高潮”部分的呈现,歌词还有一些辣眼睛。

有人觉得,这样的音乐,就像是“快餐式供应”,迎合市场的需求,鲜少会顾及到质量。越简单越即第气,歌词过于“深奥”,曲子过于复杂,不适合如今的市场。音乐人即便是有心,也无力去做这件事情。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回想从前我们聆听音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始有终”,但是随着短视频兴起,“背景音乐”的筛选之下,渐渐成为听众的习惯,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头到尾再去听一首歌,成为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很多口水歌,争相效仿的翻唱,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乐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期”,每个音乐人不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处境非常尴尬。
之前的音乐,不管是质量还是内容,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如今的内容和质量,颇有一种别样的滋味,这首歌曲过气之后,很快下一首“接踵而来”,基本上无缝衔接,没有任何喘息和讨论的机会。

隋然华语音乐,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一定要平衡整个市场。周杰伦创作的词曲《夜曲》、《兰亭序》等,编曲层层递进,
作为华语乐坛的王者,他至今为止是无人超越的经典,同一时代的音乐人也非常优秀。
是不是有点太敷衍了?
但是反观如今的华语乐坛,有一种浓厚的“土味”,除了一些顶级的音乐人,多数音乐人都在“炒冷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