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演古装剧的女演员,已经没几个能演出古典美。
她们缺的不是美貌、也不仅仅是仪态,更重要的是没有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的从容、灵气、淡然。
而才华透露出来的美感,熏陶出来的气质,不是脸上动刀变得更好看就能取代的,更不是白瘦幼的审美可比拟的。
演古典美人,气质有了,才华有了,还需要服化的辅助。
服化服务于演员角色形象的建立。
同样一个演员,服化水平的高低,也影响演员古典美的表现。
何晴演过两次李师师。
第一次是在电视剧《一代名妓李师师》中。
这部剧中,妆容厚重且修饰性差,显然影响了她美丽的释放。
紧接着《一代名妓李师师》,何晴出演了琼瑶剧《青青河边草》中的华又琳。
虽然不是古装剧,但是灵动的空气刘海,含水的双目,把何晴的古典美释放得淋漓尽致。
这时就不得不夸一下琼瑶阿姨的审美,不管剧的三观正不正,但不少女演员都在她的剧里美出过新高度。
到了《水浒传》中,华美的服装、精致的造型,将何晴的美渲染得不可方物。
同一个演员,在古装剧中具有古典美,到了现代剧中,这份美就消失不见,也可见服化对演员的影响。
比如《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小李琳。
小李琳是学习戏剧出身,演古装美女,仪态不是问题。
再加上毛戈平化妆、杨树云造型,烘托出演员的古典美也不是问题。
对于古典美的体现,重点之一就是眉眼。
经毛戈平打造的眼妆,常常给人眼波盈盈的感觉,正是我们常说的明眸善睐,眼含秋水。
《上错花轿嫁对郎》中,不管是跳脱的李玉湖,还是温柔端庄的杜冰雁,眼妆都是如此。
对比之下,正在拍摄中的新版《上错花轿嫁对郎》,和老版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
新版的选角看起来更幼态,可终究少了韵味。
同样是小李琳,到了现代戏中,她的美便打了个骨折,泯然众人了。
同理还有 " 晴格格 " 王艳。
她出彩的角色基本都是古装。
晴儿之外,《武林外史》中的白飞飞,《无敌县令》中的凝香,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白飞飞性格乖张极端,形象却是婉约的。
凝香前期生活在尼姑庵,具有脱尘之美;后期是当朝公主,温婉大方。
不管哪个阶段的角色,王艳都能很好驾驭。
相比古装时的柔美、端庄,她的现代妆容就逊色很多。
可见,要演古典美人,除了演技之外,演员的外在形象、气质、服化的加持,都不可或缺。
好的服化,需要匠心,需要高水平的审美。
正如《红楼梦》剧组像做研究一样,去给每个角色设计符合角色特征的服装、妆发。
正如琼瑶剧里女主常常美得令人过目不忘。
只有服化放大演员的优点,同时贴合角色的时候,才能诞生惊艳时光的角色形象。
如今,谈到古典美,我们常常用来举例且耳熟能详的,还是多年前的角色和演员。
远处的是赵明明的赵飞燕、何晴的李师师、林芳兵的杨贵妃、蒋勤勤的西施和朱云巧等 90 年代的角色。
近处的也是 30 多岁的刘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