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就出现了一个热搜,叫# 远离这类穿搭人群 #⬇️
网友们对这张梗图的反应非常强烈,很多人都在脑中迅速对应出了具体的形象。
这类造型我们的确不陌生,一般大家把这样的都统称为——" 社会人 "(儿化音处理)。
啥是社会人?
往书面上说,是指游走在法制与文明灰色地带的社会边缘人群。
往通俗里说,就是:
不干上班打卡的活儿,但又过着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生活;
没什么能具体拿出来说的能力,但却有似乎能调动一些社会资源的实力;
跟普通人的社交没什么关联性,但有偶然损害我们私有财产和个人尊严的可能性。
这个说起来颇为复杂的群体,现在能通过一身穿搭而被人民群众广泛定义。
这说明,社会人跟他们的穿衣打扮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隐秘而朴素的规律。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所谓 " 社会人 " 的穿搭文化,扒光其伪装,直捣其内心。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了解他们、远离他们、克服他们。
这次社会人的穿搭特点重回大众视野,首当其冲的是潮牌 Boy London(以下称 Boy)。
# 唐山 打人 # 事件的暴徒之一,被监控拍到穿了一件 Boy 的大翅膀短袖。
这个要素被网友拾取,并加入了 # 远离这类穿搭人群 # 的创作模板。
再加上翻出了犯罪嫌疑人吴某身着 Boy 的旧照,一些网友更坚信这一单品与进去 " 踩缝纫机 " 有关系。
所以,现在 Boy 的网店直播间已经被部分颇为感性的网友冲烂了。
我们不赞成这种盲目的网络暴力,况且仅通过一件单品去概括社会人的穿搭体系未免太过片面。
就像 90 年代摇滚圈第一潮男窦唯,年轻时也戴过 Boy 的潮流帽子,但你不能把他和暴力挂钩。
·《Don't Break My Heart》1991
郭德纲老师也留过图鉴里的发型。
但你很难在他们与社会人之间产生什么联想。
社会人的穿搭文化是一套非常立体的审美机制,是很多元素的排列组合和化学反应。
这套审美机制由两个核心思想统领:一个叫 " 精神 ",一个叫 " 带派 "。
精神
何谓精神?
一个口语化的形容词,可以理解为干练、利索,讲的是人的内在状态。
就比如社会人普遍头发非常短,很少蓄须。
年轻点的喜欢留盖头、炮头,上了年纪的经常理平头和光头。
· 谁更 " 社会 ",一目了然
关于这个发型传统的来历,有人说是源于劳改犯人都剃得很短,社会人保留这个发型代表着曾经进去受过教育,有经历,或者刚放出来,不好惹。
·《监狱亚文化》里都留这个头型
还有一说是,短是以防在打架斗殴时被人薅住头发,不太安全也不太雅观。
· 广坤这种发型就吃了大亏
" 精神 " 贯彻在穿衣上,主要突出一个 " 紧 "。
浑身上下除了内衣都必须非常修身,衣服、裤子更是以小一号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