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的遭遇仍然引发其他女性怕在学校 / 办公室 / 公共场所被下药的顾虑。
大家后知后觉地给出:" 小心照看自己杯子,人离开后的液体,回来不要再喝 " 的建议。
建议很实用,但在频发的女性安全事件下,显得如此苍白又无力。
我们不由得思考:那些没能如这位受害者一样 " 完美到无可指摘 " 的人,那些深夜去酒吧喝酒被下药的女孩,是否还能被舆论豁免?
女性生活中的 24 小时:
她的日常,没有浪漫幻想
这几日同时挂在热搜上的,除了上海投放异物案,和唐山打人案后续报道外;
是另一起发生在深圳的遭到性侵无人受理,被搪塞被敷衍,求告无门的受害者求助。
以及两个粉丝超过数百万的男 up 主过往直播被扒,被粉丝投稿问到:"追求女生(只是暗示没告白),对方心有所属,应该如何报复" 的时候,他们给出了 "背后造谣" 的提示。
即便后续道歉只是开玩笑,录播中已经明确澄清过 "最好还是不要报复,让它过去"。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未经提示的歹人尚且可以 " 无师自通 ",谁能保证几十万的听众里,不会有人把他们的 " 建议 " 付诸行动?
但凡有一个或多个人实行了,背后又将产生指数性数量,被造谣被中伤的女性受害者。
事实上,除了这些极少数能被曝光登上热搜的事件,大多数的女性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天 24 小时,也可能活在惊涛骇浪中……
这让我想起法国 9.3 高分短片《女性生活中的 24 小时》,就是从一系列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方方面面针对妇女歧视和侵害的 " 日常 "。
蝉主看完觉得咋舌,因为它们一个又一个,与我们生活发生过,登录过热搜的真实事件高度重合——
她们是《红夜》里,因为拒绝性骚扰被殴打的女人;
她们是《细节》里,下班寻求放松,被在酒中放了迷药导致遭到性侵的女人;
她们是《我的骚扰者》里,仅仅因为相貌身材姣好,走在路上被尾随跟踪,被吹口哨调戏的女人;
或者,她们是《幽灵者》里,被性侵后还要被羞辱长得太丑,没有女人味,不讨男人喜欢,肯定是在编故事撒谎的女人……
当然,女性并不永远只是受害者。
她们可能是《这是我的身体》里,训练有素的拳击手被性骚扰时,果断击退猥琐男的女人;
她们也有可能是《保卫呐喊声》里,当机立断冲上去,阻止另一个女人被家暴的女人。
《女性生活中的 24 小时》,以极其短小精悍数分钟的 24 个小故事,讲述了" 女孩子一生都要害怕什么":
从足以毁灭人生和前程的:被枕边人谋杀,性侵,性爱录像遭传播,被恋人操控和 PUA;到看似平常但长久存在的:更衣室针孔偷拍、公共交通上的性骚扰,职场性别歧视……统统包含其中。
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长久以来,女性都是被凝视 / 被定义 / 被审判 / 被否定的客体。这种四面八方的打量目光和塑造规劝,令她们活得像是个 " 套子里的人 "。
即便现实不如人意,层出不穷的丑闻仍在被曝光。
但蝉主坚持认为,龌龊被暴露在阳光下不可怕,对早已发炎溃败的伤口严防死守,才更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