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离开原地几十米远,敌人的几颗炮弹就落在了他们刚才观察的地方。晚年的钟期光每每讲起此事,都说:“这惊险的场面,这辈子难忘。”

图 | 粟裕和钟期光
钟期光是继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之后,我军开国上将队伍中非常善于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将军。他一直担任粟裕的政治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不需要到一线指挥打仗,但他对打仗的贡献一点不比军事干部少。
早在抗战时期,钟期光就非常善于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在整训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问题》、《改造思想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关于战时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等理论文章。

图 | 钟期光(左一)
解放战争初期,钟期光担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亲自发出了《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很好地凝聚了军心士气,但他最厉害的是创造了“随俘、随补、随打”的“三随”扩军方针,引起了延安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粟裕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的仗,比如苏中战役3.3万对敌12万,莱芜战役19万对敌24万,豫东战役20万对敌25万,怎么能够快速补充兵员成为华东野战军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 | 钟期光(左二)
针对这一问题,济南战役中,钟期光在《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中提出了“随俘、随补、随打”的“火线扩军、溶化俘虏”经验,并在淮海战役发挥得淋漓尽致。国民党军士兵一经被我俘虏,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快就会加入我军序列,调转枪口指向国民党军。
建国后,钟期光1955年授开国上将军衔,1960年12月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粟裕大将比他早两年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此后,粟裕还任军事科学院政委,两人又在一起共事了20多年时间。期间,钟期光提出“我们军事科学院靠研究成果吃饭”、“军事科研成果好的不用多、一个胜十个”、“保证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等治校名言。

图 | 钟期光全家福
1972年5月,柯蓝生于北京,此时的钟期光63岁。柯蓝是钟期光和第三任妻子凌奔的孙女,柯蓝的妈妈也是一名优秀的女舞蹈演员。柯蓝谈起名字的来历,她说:“爷爷觉得女子就是好,长大后要做男人的事。”所以给她起名叫钟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