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肉叔我对时事的了解很延迟。
会注意到新东方这次业务动荡,是因为俞敏洪这大爷够仗义。
据说新东方有个规矩,就是账上得留一笔钱,在倒闭或者不做时,能退还学生学费,支付员工离职工资。
所以这次危机来临,这个规矩,也救了新东方一命。
没有遣散纷争,员工离职、学生退费,该咋给咋给。
用不上的课桌椅,个别教培机构是当废品卖了,新东方呢,捐给需要的学校。
图源俞敏洪微博
宣布停掉 k9 一个月后(12 月 28 日),宣布成立东方甄选,进军直播带货,主力卖农产品。
对于这个决定,大多数人听了都会觉得无奈和心酸。
最开始的直播间,非常简陋,是 4 个人在会议室里临时搭的。
2 个月 26 场直播,累计销售额(454w)还没有老板俞敏洪打响第一场多(500w+)。
原来的老师们,课桌变成了直播台,黑板变成了写优惠价格的白板," 学生 " 变成了顾客。
虽然新东方宣布要开新业务,被很多人关注,可这关注,也就止于俞敏洪在东方甄选的首秀直播。
也是随后这 2 个月的 27 场直播里最高,另 26 场加起来都没第一场多。
上头被很多人喜欢的,会弹琴的 yoyo 就说过,最惨的时候一上午没卖出过一单,根本没人看,偶尔来的几个,是自己家里人。
妥妥脚底板直播间。
年底巨变后重启,年中出圈。
小失败后迅速巅峰,这个逆袭轨迹,看起来,太爽。
很多人以为,6 月 10 日这一晚,是东方甄选这半年努力的逆袭。
可有点残忍,转机在场外。
其实东方甄选这半年里,平台直播涨幅并不算大,只是从 2、300 人在线,到后来的两三千人。据俞敏洪说,6 月 2 日他刷脸去直播,在线也不过再多两三千人。
(不过直播间确实在慢慢变好,今年 3 月开始,直播间销售额就开始上涨,到五月下旬,单场直播交易总额已经能到 100w。)
在线要到 1 万人这个目标,他和团队都觉得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一切源于 10 日早上网友分享到票圈一个 2 分钟的视频。疯转之后,大家的好奇都聚焦到了晚上那场直播。
等到视频主人公董宇辉直播时,在线人数就涨到了 5 万人。
与其说这次出圈是新业务成功,不如说,是新东方的自救,感染了一大群人。
逛他们的直播间,你总能听到主播劝,不要冲动消费。
在恨不得你疯狂买买买的直播时代,这份劝反而太稀缺。
顿顿卖水,10 多瓶要 80 多块,他介绍时再三叮嘱,这是特意给婴儿用的水,家里没有小孩的不要买。
尾声时还是不放心要追一句:" 不要因为喜欢我或直播间就冲动消费,80 多 10 多瓶确实贵了点,普通人去买农夫山泉这种就可以了。"
这波主播里,最火的董宇辉,卖货时总爱跑题。
昨晚肉叔下班后去看了直播,刚好是他在卖书,《三体》《哈利波特》。
讲到高兴时,又临时给大家推荐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左岸》。
一千多本,几分钟全部售空。
我也忍不住为知识付费
看过直播,我越发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愿意为这样的带货买单。
在这个太容易贩卖焦虑的时代,他们与其说贩卖,更像是在交换。
在交换什么呢。
有评论说,是轻松。
他们贩卖的是我们想要的轻松
肉叔觉得,是一种曾被流量异化,羞于修饰的真诚。
——是的,那些真正让人感到愉悦和美好的东西。
正如董宇辉自己所说,论带货,或许有比他更好、更专业的人。
别的直播间带货,会详细介绍产品,会大谈特谈各种优惠和福利。
但在新东方的直播间里,这些几乎都没有。
没有花里胡哨的销售技巧和带货话术,他们一概不知。
比如他们卖某个农产品,很少去谈怎么做才好吃。
反而是去谈一种细节、具体的回忆。
董宇辉卖玉米,他设想了一种情境。
你说饿了,妈妈给了你一根地里摘回来的玉米棒子,刚从锅里拿出来,带着一股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