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里有了许多我们叫不上名字来得“眼熟脸”,出没在各种剧中默默地做着绿叶,衬托主角的光辉。
影视作品中,人人都想做那个万众瞩目的主角,可剧中的主角毕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若想让一部戏的剧情变得更加完整、灵动,就需要许多不起眼的小角色来填补剧中的空白。

看剧的时候,可能我们叫不出扮演者的名字。但只要那张熟悉的面孔一出现,他饰演过的角色就会立刻浮现在脑海当中。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老戏骨姚安濂,也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他出道已经超过三十年的时间,参演过的作品,也已经超过了一百多部。

但大部分的时候,在各种影视剧中,他都是作为配角默默衬托着主角的光辉。
因为早年一心拼搏事业,所以对家庭少有照顾,和前妻离婚后,女儿成为唯一的依靠。

一、
姚安濂出生的那个年代谈不上动荡,但也绝不是一个好年头。
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举家来到了民风淳朴的陕西,支援三线城市的建设。
中学毕业后,同那个时代很多毕业生一样,姚安濂进到了一家工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一线工人。

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姚安濂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中的突破口,来释放自己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
恰巧,他工作单位的对面就是上海兰心大剧院。
于是,每天下班后去大剧院看一场话剧演出就成了姚安濂释放自己情绪的途径。
台上演员激情慷慨地演出,让台下的姚安濂看得如痴如醉。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也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表演。

1977年高考正式恢复,姚安濂带着对于表演的无限热爱,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
他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最终的面试环节。最后却因为自己清秀的长相惨遭拒绝。
后来姚安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那个年代大荧幕上需要的是那种一脸正气的工人形象,像他这种“小鲜肉”的类型,是不被时代所需求的。
被上海戏剧学院拒之门外后,姚安濂就加入了上海工人文化宫,一边跟着话剧团四处演出,一边又默默地精进着自己的演技。

后来姚安濂竟渐渐地在圈子里混出了一些名堂。
上海群众艺术馆为了抢占先机,早早地就把姚安濂从原单位“借调”到了他们艺术馆。
原本艺术馆的领导想的是,“借调”一年过后,就把姚安濂的编制调动到艺术馆内。
此时,命运似乎又像是给姚安濂开了一个大大的微笑。

艺术馆的编制属于干部编制,而姚安濂是属于工人编制。所以想要成为艺术馆正式工作人员的梦想再次破灭。
得知不能解决编制问题后,姚安濂果断舍弃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成为了一名时髦的独立演员。

即使到了现在,人们还都知道世界的尽头就是“考编”,可见“入编”这事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人人趋之若鹜的选择。
偏姚安濂就是如此果决的一个人,在他心里,只要能够继续表演,“编制”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可在那个买粮食都要凭票的年代,独立演员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二、
姚安濂也很快就意识到了“独立演员”这条路的艰难。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影视作品的产量远不如现在这么大。各个电影厂投拍电影大多都是起用自家“编制内”的演员。
身为独立演员的姚安濂,想要再从演员这个行当混口饭吃,变得更加困难了。
但姚安濂又舍弃不掉自己的表演梦想。

于是他就转变了路子, 开始从剧组的杂工做起。想着只要自己还在这个行业里,机会总有落到自己头上的一天。
在剧组里,他做过场务,做过副导演。也跑过数不清的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