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这季还有一个彻底的、能自我享受的反卷王者:
王传君。
一个真正扛起反抗大旗直面宋丹丹的男人。
还 " 怼 " 上热搜了
王传君的社交,可以称之为 " 独立社交 "。
并非孤僻,而是一种不从众的清醒社交。
他其实很期待交友。
他自觉现阶段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较多,对朋友的关照变少,故很珍惜此次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他也言行一致。
睡大通铺时,他的表现最兴奋。
可即便如此,他从未附和任何人。
武大靖对他好奇,主动找他一起玩耍。
王传君试图分享他文艺的看鸟心得:
得到了武大靖作为 " 食客 " 的回应:
发现 " 聊鸟 " 不同频,王传君没有企图讨好对方,只是尽量保持愉快的聊天氛围。
所以即便后来武大靖主动结束此番社交,依然其乐融融。
不止面对一个人时如此,面对一群人的集体趋同时,他也同样保持清醒判断。
王传君始终保持自有节奏,可他从未让别人感觉难受。
为什么?
因为他坦诚表达感受,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无论对方是个体,还是群体," 总是假装自己和对方一样 " 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常见的 " 虚伪 "。
大多数成年人身上已发育好了成熟的感受器,足够判断出反馈的真假。
这也是为什么王传君虽常和大家不同,仍轻松保有社交魅力。
武大靖在王传君面前 " 想吃鸟肉 " 失败后,又主动找他表达 " 想吃马肉 "。
武大靖的 " 下次还敢 " 说明了王传君 " 虽不同 " 但 " 可亲 "。
还有个事。
又是饭桌,宋丹丹为了加速熟络,提议办晚会,并强势安排跳集体舞。
王传君第一个拒绝:
不了,我演一只安静的龙虾就好了。
后来,宋丹丹压制大家办运动会,改办晚会。
大伙儿怒不敢言,只敢偷挤眉弄眼。
王传君真诚而直接地表达了 " 不舒服 ":
此话一出,大家鼓掌了。
能看出来,并非从众才能合群,独立社交也具魅力。
王传君坚持自己,从一开始就很自在。
就不知尴尬为何物,更不要谈卷了。
说到这,你以为飘想说《五十公里桃花坞 2》第一集中,王传君的社交模式是范本,而宋丹丹是反面例子?
当然不是。
社交,本没有标准答案。
对多大数人来说,王传君属于爽文式社交。
看着羡慕,并在心里默念 " 他说出了我不敢说的话。"
但真要你说不敢说的,做你不敢做的,可能还没行动,你已又怂又尬了。
而宋丹丹呢?在社交中 " 好心办坏事 " 并不少见:想化解尴尬反而更尴尬。
可只要调试一下组织的强制,减少压迫感,是不是就能成功消解尴尬,大家都开心?
所以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的社交阈值。
大集合前大家两三人一队时,无序的、随意的社交就明显更有趣、有效。
王传君、孟子义、吴牧野因坐同一辆车而初遇。
孟子义破冰:你们是哪里人?
得到回应后,又强行 " 续费话题 ":
你们怎么不问我老家哪儿的?
虽说有点儿硬,甚至和主流夸赞的 " 高情商 " 一点不挨边儿,可很尴尬吗?
王传君笑了," 乖乖 " 问了一遍。
瞧,话题不就继续了吗?没人脸上真的不悦。
不一定要高明,不一定要合群。
这才是《五十公里桃花坞》所展示的社交图画有趣的地方——
真实,但又反焦虑。
说白了,社交无标准,强扭的瓜不甜。
自己舒适了,自然也能吸引来舒适的社交关系。在桃花坞的世界里,你属于哪种类型的社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