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伸出援手可以有所帮助,将会乐意伸手。
性格不同,引起的反响自然也不同。
所以,在宋丹丹又一次凭借《五十公里桃花坞》引起观众不适后,蔡明成了她的对比对象。
02 边界感才是成年人最好的修养
李诞曾这样评价上海,他说,喜欢上海,是因为上海冷漠,但这并不是贬义。
喜欢冷漠,其实就是边界感,彼此过自己的生活保持舒适的距离互不打扰,这就是舒服。
而这层边界感,也适用于宋丹丹与蔡明。
总装作很熟的样子去摆长辈的姿态教育后辈,让后辈感到尴尬与不适,这就是没有边界感。
宋丹丹,也正因为这个而被吐槽。
在《五十公里桃花坞》第一季中,宋丹丹认识了李雪琴、汪苏泷、辣目洋子并渐渐熟络起来。
但这份熟,也仅限于节目中的交流。
可是,到了第二季,宋丹丹毫不客气直接拿熟人开刀给大家助兴。
当众吐槽汪苏泷不够优秀,吐槽李雪琴懒惰,吐槽他们事多 ……
说话没有分寸感,把熟悉当成开玩笑的理由,把别人的自尊抛在一边,以此体现自己的威严与幽默感。
而这看似幽默的调侃与吐槽,只会让后辈感到尴尬与无语,玩笑也就变了味道。
可是,缺乏边界感的宋丹丹仍旧没有停止自己的 " 倚老卖老 "。
饭桌上,宋丹丹提议让本不熟悉的嘉宾们办一场联欢会。
李雪琴反驳,她大声呵斥。
汪苏泷提意见,她摆脸色生气。
辣目洋子要站队,她用眼神施压。
别人的意见成了唱反调,别人的需求成了不合群,别人的反内卷变成了懒惰 ……
宋丹丹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定义每一个与她持不同意见的人,试图用长辈的姿态来降服一切。
于是,李雪琴成了 " 大反派 ",汪苏泷成了 " 帮凶 ",王传君成了 " 大怪咖 "。
而 " 墙头草 " 辣目洋子成了 " 忠臣 ",支持她的人成了 " 好孩子 ",晚会的积极份子成了 " 可塑之才 "。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李雪琴不过在反毫无意义只会内耗的内卷,但在宋丹丹眼里,她就是想逃避干活还为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的 " 老油条 "。
而那些做无意义内卷来制造焦虑,以此满足自己表现欲的嘉宾,倒成了听话的好孩子。
贬低式的交流、强制性的要求、杀熟式的助兴让宋丹丹玩嗨了,可那些被触碰边界的后辈们,真的开心吗?
他们不敢撕破脸无非是怕别人的眼光与舆论,以及那份对长辈的尊重,但这也并非是对方层层破掉边界的理由。
在《奇葩说》中,曾讨论过相似的论题:不爽的时候要不要撕破脸。
一位辩手这样认为,他说对付没有边界感的人就要亮出底线,否则就会被不停地试探底线。
事实证明,他的说法是对的。
缺乏边界感的宋丹丹,总用 " 代沟 " 来解释自己与后辈们的思想冲突,实际上就是分寸感的欠缺。
只是,在面对她的偏见时,李雪琴、汪苏泷、辣目洋子以及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嘉宾们选择隐藏边界与退让,这也导致宋丹丹毫无顾忌一再试探。
但是,当她遇到敢于亮出边界与底线的张翰与王传君时,气势上明显弱了下来。
边界感是成年人最好的修养,勇于亮出边界何尝不是年轻人最好的防线?
03 代沟不等于倚老卖老
相较宋丹丹,为何蔡明更能被年轻观众所接受?就在于边界感。
蔡明也与李雪琴合作过,但合作过程中她都愿意去聆听对方而不是评价与教育,这一点就少了窒息感与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