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顺治的邓超也毫不逊色 。
失去挚爱乌云珠,他惊恸、无力。
面对爱人逐渐冰冷的身体,哪怕九五之尊也只能哀嚎 " 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
单拉出这个片段,都能达到看者落泪的程度。
一再重温后,你会发现《少年天子》不仅仅是历史戏说,不仅仅是皇帝的爱恨情仇。
它还前所未有地深入一个年轻帝王的内心,展示封建王权如何扭曲所有人的天性。
从前的古偶言情并不低人一等。
跌宕起伏的故事下,是一个个丰富而有深度的人在支撑,哪怕是配角,也自有其精彩。
那时候,我们体会到的是豪门的空虚、身份的束缚、权力的压抑,封建悲剧下传达的是现代人的进步思考。
现在不兴这套了。
没有真正的悲剧和痛苦,糖分和爽感越多越好。
古装剧和年代剧,几乎沦为权力崇拜下的爱情玛丽苏。
仿佛身份越尊贵,品德越高尚,爱情也越得体。
为什么《甄嬛传》播出十年还在被不断回味?
因为它的古典与深沉式审美,就像是从前的古装剧洒下的最后一道余晖。
倒车,请注意
前段时间,《说英雄是英雄》的男二刘宇宁发表了一番言论——
" 大部分古装戏,作为演员来说其实用不了你太多演技。"
" 颜值、人设,两个就可以拿捏了。"
乍一听是不讲艺德,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下的古装戏现状。
吃够 " 皓嫣 cp" 福利的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这种大实话,我倒希望敢说的人多一点。
古装戏真的不用演技吗?当然不是。
有人可能觉得,那是因为以前的古装剧不乏刘恒这样的编剧大牛在。
且不说为啥现在的编剧没有大牛,为了尽可能控制变量,那就用" 翻拍剧 "来举例。
豆瓣 5.2 的《长安诺》翻拍自《孝庄秘史》,豆瓣 4.0 的《花好月又圆》翻拍自《上错花轿嫁对郎》,还有一大批以 " 新 " 字作为前缀的经典老剧翻拍,几乎没有破 6 的。
同样的剧本,演员的表现都在疯狂开倒车。
就拿《孝庄秘史》" 短折而死 " 的片段来说,这是大玉儿和多尔衮关系的转折点,整部戏的高光段落。
爱人和儿子,私情和社稷,孝庄最终还是在两难中割舍了前者、捍卫后者。
马景涛重复 " 短折而死 ",一字一顿充满难以置信的怨愤,可那声 " 玉儿 " 依然满含情意。
宁静从避开他的眼神到垂下眼帘,再到泪水潸然落下,每一个节奏点都恰到好处。
两个人对戏有来有回,互相带动情绪。
你能轻松共情:这对情人多年来在权力夹缝中,爱得有多艰难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