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讨厌的,就是在电视机前苦等半天,结果电视台临时插播了别的节目,此时画面中满脸堆笑的主持人,都变得面目可憎了。
最幸运的就是,周末在家看电视有的时候赶上周末大放送的 "4 集连播 ",那就激动得不得了。
我们甚至想通过各种途径让欢乐延续。桃有个朋友,他小时候为了能多看几次《西游记》大结局,专门让爸爸在暴雨天用录影机把大结局录下来。然而窗外一声闷雷,电视瞬间黑屏,朋友难受了好久。
可以说,我们为了大结局万分焦躁,但等到大结局播完,我们会感觉意犹未尽,同时又会觉得有点空虚。因为美好的时光结束了。
仔细想想,这种满心期待,又尽情享受的时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亡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遇见了。
与此同时,我们从小便深知一个道理。好的东西是要分享的。因为分享能带来仪式感,更能带来一种无可替代的氛围。
这就像逢年过节,你的表哥表姐来串门,你们其乐融融地一起看着电视。而当晚饭过后,表哥表姐该回家了,你的心里却充满了落寞,非常不舍。因为你不知道这种感觉,什么时候才能再享受到。
但是很快,这种仪式感和氛围又会再次出现。
早晨上学前,你听说爸妈晚上有事出门,就在课间密谋,请关系好的同学来家里看剧。你思考再三,还是把家长留下的晚饭钱拿去校门口的小卖部换成了 5 毛一包的 " 牛羊配 " 零食,请同学们到家里边吃边看。
这时候,几个朋友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指着电视开怀大笑,时而屏住呼吸。这时候,你感觉到大家的心已经拧成了一股绳。
看完了大结局,大家不过瘾,还会聊起剧中各种好玩的事,提出各种有趣的疑问。 这就像周杰伦在《三年二班》里唱的那样:
为什么上课时举手很难
为什么都别人手机在响
但此时,我们的疑问却不是青春的困惑,而是完全沉浸在剧中。
比如:为什么四驱兄弟绕着赛道跑半小时都不累?
为什么我妈给我买的 " 巨无霸 " 就不能碾碎别人的四驱车?
龟仙人在天下一武道会能一波打爆月亮,为什么不敌比克大魔王?
为什么刘星家的生活条件那么好?
为什么狄仁杰总要过问元芳怎么看?
虽然我们嘴里都是疑问,但是大伙心里却充满欢乐。
最后,大家在夕阳下,并肩走在街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
小时候,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我们对剧集的期待,和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感,会永远持续下去。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久违的感觉却慢慢被冲淡,变成了一种稀缺。
如今信息爆炸,我们的精力正在被四处分散。交友、应酬、工作、接踵而来的压力不断地打消我们对剧集和大结局的期待。那些事物和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两颗恒星的距离。
而从前大家聚在一起看剧的那种氛围感、仪式感,也正在随着社会原子化的进程慢慢褪色。
有人会在网上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投放在网络上,希望能够引起那些早已长大成人的网友的共鸣。
但是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人在出租屋里默默看剧,并在孤独的时候默默看着弹幕,寻找久违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