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王滨导演却更看好田华,
他觉得田华的个人气质更符合角色要求,
由于两位导演各执一词,导致该角色迟迟没有定论。

(田方和妻子于蓝)
就在这个时候,水华导演偶然见到了老战友田方,
田方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厂长,也算是文艺圈的大人物了,
于是水华导演主动向老战友请教,
请他判定到底该让谁来扮演喜儿。
面对张奇虹和田华的照片,田方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但是田方的妻子于蓝却一眼相中了田华,
觉得她比张奇虹更合适,就这样,
田华幸运的成为了喜儿的扮演者。

(剧照)
为了演好喜儿,田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她特意去农村体验生活,跟着村民们下地干活,
从白天忙到晚上。除此之外,
田华还拉着丈夫苏凡一起研究剧本,
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征,理清每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提前熟悉台词,做到胸有成竹。

(相关报道)
1951年3月,电影《白毛女》一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首轮观影人数高达600多万人,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
伴随着电影的大火,田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成为了国内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演员,
不仅如此,文化部还为她颁发了象征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这让其他演员都羡慕不已。
04、此时的田华是事业家庭双丰收
除了事业取得突破以外,田华还升级做了母亲,
在这一年里,她生下了大儿子杨雪雷。
儿子出生后,田华变得更加忙碌了,
她一边忙着拍戏,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
可即便如此,她仍然在演艺道路上不断探索,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党的女儿》)
田华12岁就参军了,没怎么上过学,
尽管她的演艺事业发展得很顺利,
但是“学历”却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她一直都想找机会走进校园,弥补曾经的学习遗憾,
因此当她听说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了干部培训班之后,
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戏进修期间,田华并没有放弃拍戏,
她陆续主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等多部影片,
演艺事业再度攀上了新的高峰。

(田华一家五口)
在此期间,田华又陆续生下了二儿子杨雪培和小儿子杨雪红,
由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五口之家。
在当时的年代,演员都是“工资制”,
收入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田华也不例外,
她和丈夫苏凡的收入加起来,刚好够一家五口人生活,
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
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法庭内外》)
1959年,田华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
和丈夫苏凡成为了同事。
此后,田华又陆续出演了《碧海丹心》、《法庭内外》等作品,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1983年,田华因为表现优异,被提拔为演员剧团团长,
自从担任这个职位之后,她便很少拍戏了,
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年轻演员上面,
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表演经验传授给年轻演员,
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左一为田华)
七年后,田华又主动辞去了团长职务,
理由是自己年纪大了,应当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退休后的田华并没有闲着,而是创办了“田华艺术学校”,
此时的她虽然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
但仍然亲自给学生们上课,不光给他们传授表演知识,
还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田华一家五口)
另外,田华的3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了,
大儿子杨雪雷参军入伍后屡立战功,被授予大校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