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里局气 " 流行,是一种稳定感的稀缺
有人说,厅局风穿搭和体制内男友之所以流行,是小部分人的炫耀心理在作祟。
再往深层看,其实是一种普罗大众的无奈。
三年来,疫情反反复复,比起反复的疫情,普通人最先感受到紧张的就业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22 年 4 月全国城镇 16-24 岁青年人失业率达 18.2%。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
对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对于有工作的职场人士,遭遇了数不清多少次的裁员潮。
去年厌工裸辞的打工人,今年变得胆战心惊,最怕哪天轮到自己失业。
稳定感,成了如今最大的稀缺品。大环境充斥着越多不确定,普通人越会向往确定的生活。而在此刻,人们对稳定生活的想象只剩下——
考公考编,找个铁饭碗。
李雪琴戏称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宇宙的尽头其实是考公和考编。
考公的队伍肉眼可见地庞大起来,公开资料显示,2010-2021 年,每年报名国家公务员的人数 129-156 万;到了今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 200 万。
在国考扩招的背景下,一个岗位的平均竞争比例仍然达到 68:1,最热门的岗位报录比甚至高达 20000:1。
高校毕业生们的求职期望从互联网大厂变成体制内国企,清北顶尖名校的硕博毕业生,热衷卷进基层公务员行列。
不排除有人真的想在公职岗位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热情,但对多数人来说,或许还是为了那份不必担心失业的稳定工作。
尽管不少体制内人士称,体制生活远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工资低,晋升路径有限,依然有人挤破头也要闯一闯。
像钱钟书先生描述的那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当考公成了最热门的求职选择,关于公务员的一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互联网 " 流量密码 "。
这未必是个好现象,却是如今不容忽略的趋势。
厅局风穿搭只是其中一种,同时火的还有 " 上岸 " 一词,意为考公务员被成功录取。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 考公上岸 ",相关搜索结果超过 6740 万个。
短视频平台中,有人靠分享考公经验与公务员男友照片,收获近百万流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考公考编大热下,造就了不少乱象:
公考教育机构收费水涨船高,动辄两三万起步;培训老师鱼龙混杂,自己也没有考上过公务员;网上流传的厅局风教程,让体制内小职员弄巧成拙。
有人说,这些由考公热衍生出的流量密码甚至提款密码,看上去拙劣可笑。
年轻人为什么会相信,是因为留给他们的选择太少了。
" 体制内百里挑一的竞争比 " 与 " 私企 996 仍可能被裁员 " 的双面夹击下,普通人能怎么选?能做的也只有转转锦鲤微博,努力抓住那根名为 " 考进体制内 " 的浮木。
从前有句网络流行语: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
厅局风穿搭的时髦风潮迟早会过去,待浪潮退去,留下的只会是依然迷茫的职场打工人,在忙忙碌碌中,等待着下一个风潮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