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古装剧《我叫刘金凤》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剧中,辣目洋子饰演的女主,穿着的服饰,与传统汉服不一样,衣袖的腋下开了口,与日式服装倒是如出一辙。
还有,剧中男主的头饰,也与日本大臣的造型颇为相似。
明明是一部中国古装剧,怎么处处细节都透露着 " 倭风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我叫刘金凤》不是个例,国产剧和电影里,早就被 " 倭文化 " 入侵。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有借鉴大唐盛世,包括他们的建筑、服饰、饮食等等。其中,中式的山水庭院文化,也被日本学去了。
只是,日本并没有中国这般丰富的植被,同时植被、假山、水池的造价成本也很高,于是日本便简化。他们庭院里,本该茂盛的花草,用白白的沙子替代,中间再放一块石头或松柏,并取名 " 枯山水 "。
" 枯山水 " 就如同字面意思,枯竭、萎缩版的中式山水庭院。但是在官方的解释里,这是为了追求苦行和自律,以此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不管怎样," 枯山水 " 确实是日式建筑风格的一种代表。而这种被国人忽略的 " 枯山水 ",已经大肆入侵我们的国产剧,尤其是不少热门国产剧里,都有它的身影。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官员办公的大殿外的庭院,就是用大面积的白纱铺满地面。该剧讲述的是盛唐时的光景,如今却用 " 枯山水 " 来布景,难道是出口转内销?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在尽可能的还原盛唐,但依旧避免不了出现日式灯笼、日式团扇等元素。
《庆余年》里,监察院的庭院,也采用了寡淡的 " 枯山水 ",乍一看,就像没有装修完的施工场地。
《陈情令》稍微好一点,里面用到了绿植,但大面积的白沙铺在草坪上,像极了一块块破坏美感的牛皮癣。
这样的牛皮癣,在古装剧里比比皆是,比如《上阳赋》中,也用到了草坪 + 白沙的搭配。
《大宋少年志》明明一大半的布景,都是中式庭院风,偏偏要在假山周围铺一圈白沙,这样的审美,究竟是受了谁的影响?
包括近期热播的《梦华录》,大家都在夸人美、景美,有一说一,剧中的大部分布景审美都是在线的。但剧中不少场景,依旧采用 " 枯山水 " 这种 " 倭风 " 庭院。
另外,《斛珠夫人》《琉璃》《太子妃升职记》《楚乔传》等热门古装剧,都出现过 " 枯山水 "。
其实这个问题,早几年就一直有观众在讨论,不少研究国学的博主,也都出了很多科普视频,让大众警惕日式文化对我们影视剧的渗透。
比如 up 主朱学士在一期名为《陈凯歌,别让中国文化全面日化》的节目中提到:陈凯歌花费 12 亿,耗时 6 年打造的 " 盛唐长安城 ",建筑屋顶却采用了日本的金鸱吻。
中国的鸱吻形状不同,也不包金,因此,《妖猫传》里的金鸱吻是只出现在日式建筑里的元素。
据悉,拍摄《妖猫传》时,陈凯歌还专门组建了美术团队,参考了大量古籍,最后依旧弄出了 " 倭风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