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礼赞信仰
红色故事的艺术目的在于价值引领。诠释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都需要倾注感情,如果能在人性与信仰之间建立起情感关联,那种坚强与笃定将势不可挡。只有把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入故事和人物中,用真感受来讲故事、用真感情去立人物,才能让红色故事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并实现价值引领。
如电影《决胜时刻》中,五大书记聚齐,病重的任弼时在赴苏联就医前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拉小提琴以表达惜别之情,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数十年的战友情谊,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一幕幕历史闪回里尽情流露。电影《1921》里有一个中共一大代表集体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场面,那些革命青年,热血如此沸腾,情感如此激昂,理想如此炽热,他们就像那一轮喷薄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阳,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
红色故事有一种伟大的力量,无论是革命领袖、英模人物还是普通奋斗者,他们都把“清澈的爱”献给了中国。在新时代的红色故事里,对奋斗的褒扬、对真理的讴歌、对信仰的礼赞都离不开真挚而醇厚的情感。影视创作者要从情感出发,涵养艺术自觉和文化自觉,努力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创新性表达。
(作者杨洪涛 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