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衍生了 " 下凡 " 的第四种问题,也是真正会普遍出现的矛盾——
艺术被过度娱乐化。
当一场围绕舞台表演的争执被放大,甚至演变成部分粉丝之间的互撕掐架时,艺术家 " 下凡 " 就已变了味。
但艺术家" 下凡 ",也未必是坏事。
如今艺术家在陆续 " 下凡 ",小众艺术的破圈却还道阻且长。
即使舞蹈类节目层出不穷,但它依旧是被奉为远在 " 天边 " 的神秘艺术。
不过,与其说它难破圈,不如说它只是缺少被推向大众的支点。
作为一门现场艺术,从剧场走向镜头时,意味着能被更多人看到。
就像朱洁静在浪姐里说的," 舞蹈综艺是一扇没有落地的窗,一推开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美丽的风景,现在是看得越来越多。
可舞者脚下的累累伤痕却被隐藏被忽略。
唐诗逸离红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在 2013 年参加了一档舞蹈专业向的节目,《舞林争霸》。
虽然最终拿下季军,但当时首次表演就因脚背上裸露的伤口,被评委金星当场指出来:
最后你呈现在舞台上
是你的美丽 是你的优雅 是你的内容
把所有伤痛全藏起来
当然,在职业性舞台上呈现美无可厚非。
因为这既是舞者专业上的一种自我要求和舞台素养,也是对观众和舞台的尊重。
但只打开这扇没有落地的窗还不够。
对舞者而言,他们更需要一个既能在台上表演,也能讲述台下故事的落地窗。
至少能分出一束光打在舞者脚下,让更多人看到舞者的艰辛,乃至整个圈层背后的故事。
当然,这绝不是要舞者寄希望在大众向的平台卖惨博同情。
也不是要求观众带着怜悯的心理负担入戏。
而是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对舞者产生多一分敬畏和包容。
好的作品需要不断打磨,可实际上打磨的过程却少有人主动关注。
即使在 " 空中 " 贡献了无数高光时刻。
但对唐诗逸来说,比起 " 跳起来 ",更难的其实是 " 沉下去 "。
" 跳起来 " 练的是技巧," 沉下去 " 考验的还有心态。
和运动员一样,舞者的演艺生命有限。
背后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也在不断挑战舞者的身心极限。
更遗憾的,还有因为伤病而难以重现的经典场面。
在 13 年版《玉人舞》里,唐诗逸展现了拿手个人技绞腿绷子,技惊四座。
可惜脚部受过重伤后,如今已很难重现。
而当这群让人 " 不明觉厉 " 的舞者,从排练室或专业性舞台,走向受众群体更广的大众向节目时。
除了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大众也难得能听到他们吐露心声:
重复的表演带来孤独和疲惫,但也能在成就感中自我消化。
你看,脱离了头衔和舞者身份的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凡胎肉体。
所以艺术家" 下凡 ",本质上只是卸下光环的过程。
舞台上的他们有高于常人的技艺,但也有跟普通人无异的情绪和思考能力。
不必始终把她们架在神坛," 下凡现形 " 后也不必顺势唱衰和拉踩。
毕竟,艺术家有卸下光环、走下神坛的选择自由。
作为观众,也有个人喜恶和欣赏美的权利。
有人追捧艺术家在舞台上的美,也有人欣赏 " 下凡 " 后的真。
有人因为大众平台开始接触小众文化,也有人只喜欢圈地自萌。
艺术或许有雅俗之分,但受众群体没有。
所以,任何艺术都值得被尊重。
个人的选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