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导致她的角色缺乏感染力,特别是她的眼神,总给人很平的感觉,里面的情绪让人抓不住,仿佛她游离其外,一会是 " 何幸福 ",一会又是赵丽颖。
除了赵丽颖,其实杨幂也有这样的问题,转型失败的她如今依旧 " 深耕 " 在古偶市场,说她没有演技吧,但是她又贡献了不少 " 演技炸裂 " 的场面,情绪拿捏得很到位。
你说她演技好吧,但是观众总是 " 傻傻分不清 " 她塑造的一些角色,像是《扶摇》、《三生三世》、《斛珠夫人》之类本身就比较同类型的古偶,杨幂饰演的角色也很同质化,时不时就让观众感受到 " 串场 " 的感觉。
一句话总结就是;杨幂有演技,但是在塑造人物时喜欢走 " 捷径 ",对人物的把握不够,因此出现 " 同质化 " 的情感表达。
所有人物都是类似的黑化、痛哭,视觉上确实看着不错,却经不起深挖,只是营造了一种 " 很有演技 " 的错觉。
而这其实和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关系,早年李少红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杨幂从小呆在剧组,以至于她的表演已经形成程式化表演,她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有什么情绪,却不会思考人物之间的差异。
而谁能想到,早年间的杨幂以自己的灵气而感到自豪呢,那时的她难得出演女主,在《王昭君》拍摄现场被问到和范冰冰相比,优势在哪里,杨幂说自己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有灵气。
确实,那时的杨幂担得上这两个字,她的 " 郭襄 "、" 雪见 "、" 雪鸢 " 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双大眼睛更是让她灵气满满。
她灵气的消失除了年龄的增长外,还和一直 " 轧戏 " 有关,出名后杨幂抓住一切机会拍戏,曾自爆一年拍了 11 部戏,最夸张的时候 4 个月拍了 5 部戏。
这也导致了她没办法沉浸下来去琢磨角色,随着年轻时的 " 红利 " 一过,大家对她的表演产生审美疲劳,流水线式的表演模式不再吃香。
再加上杨幂长期的这种损耗又让她缺乏对人物的深度感知,路也就被她走窄了,几次转型也都以失败告终。
同期的佟丽娅也有这个问题,早期她在《宫》和《母仪天下》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 " 赵飞燕 ",堪称佟丽娅的颜值巅峰期,美艳动人,见之忘俗。
相较于赵丽颖和杨幂,佟丽娅出圈的作品要少一些,在和陈思诚结婚后也减少了拍戏的数量,不过 " 复出 " 后的拍戏质量,实在是令人咂舌,甚至贡献出五官乱飞的表演。
经此一役,佟丽娅遭遇口碑与演技的双重滑铁卢,也颠覆了不少人对于她的印象,反正当时小 8 就实在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佟丽娅的水平。
前段时间," 下凡 " 演古装剧的刘亦菲也遭遇了口碑争议,在《梦华录》的前期,不少观众觉得刘亦菲的演技可圈可点,在 85 花里算的上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