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520 那天收了异性发的红包,他说:
" 发红包的是我的恩人,经常买我的蜂蜜。"
520 收异性红包,还带有特殊含义的 "1314520",这叫恩人?
对你有恩还给你转钱,那不叫恩人,那叫菩萨。
这也属于摆烂式狡辩了,编谎都不编像样的。
关于之后的打算,他说:
" 自己会远离网络 …… 没花过余秀华的钱,我为她花了 30 多万。"
但他却闭口不提,自己通过余秀华得到多少流量和热度,变现可以等价为多少钱?
这些理不直气也壮的回应,令人啧啧称奇,大开眼界。
从直播吵架,到回应家暴,杨槠策的精明展露无遗。
即便承认家暴也毫无歉疚和悔意,将所有的罪责推卸到余秀华身上。
他试图把自己从一个家暴者,包装成受害者。
于是,他成功地让所有人看见了直播中狼狈不堪、歇斯底里的余秀华。
于是,他抖落余秀华喝醉尿裤子的不堪,嘲笑这个女人的生理残疾。
在他导演的这一幕幕里,他总是情绪稳定的,有理有据的。
这样的男人,可怕至极。
余秀华:" 得之未必我幸。"
其实,这段感情从官宣到破裂,甚至不足 1 个月。
早在 6 月初,余秀华就发过一篇散文随笔,透露自己与杨槠策发生争吵。
而之后,她又回顾了与杨槠策在一起的半年时光:
" 其实我走的很辛苦 …… 在神农架的时候事情太多,他的脾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一点很小的事情就会引起一场大波浪。"
" 我难过,又沮丧,这样的相处实在太累。"
想起两人官宣之初,余秀华回应争议时说,任何两性关系的本质就是有所图。
但她没说完,成年人的感情,心甘情愿,就要自负盈亏。
任何一个企图在另一个人身上有所得的人,都要付出代价。
余秀华付出的代价便是,人人都怜惜杨槠策找了一个年纪大的残疾人。
但却没有人心疼她,承受了多少网络暴力。
当流言蜚语向杨槠策发起进攻时,杨槠策便将这些的伤害再次压在余秀华的肩头。
人们辱骂余秀华残疾丑陋,说杨槠策应该找一个年轻健全的女孩。
即便清醒洒脱如余秀华,也无法对这样的攻击视而不见。
哪怕有人说:
"100 个杨槠策都配不上 1 个余秀华。"
"90 后的杨槠策有千千万万个,但余秀华只有一个。"
但余秀华还是会因为杨槠策的年轻、健全而不安。
她在随笔中写道:
" 闭上眼睛,他就是我的枕边人,和我一起吃饭睡觉的那一个,贴着肉体安慰我的那一个。
但在我之外,他是一个女孩的父亲,一个养蜜蜂的青年,一个神农架的男人,更要命的是他年轻,健全。"
人人都说余秀华潇洒、通透。
于是,当她因为与杨槠策的感情破碎,在直播痛哭流涕时,人人又忙不迭地赶来嘲讽:
" 这不是余诗人意料之中吗?彼此各取所需。"
" 伤心什么?不是活得那么通透吗?"
没错,道理是通透的,心里是悲伤的,二者并不矛盾。
她反复强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无法违背。
于是,她说:
" 如果有一天杨槠策嫌弃我和我分手了,我会成全他。"
余秀华在诗人身份之外,一样是一个渴望爱情的普通人。
她早就为自己的爱情做了最坏的打算。
于她而言,
飞蛾扑火的坦然是真的;
大梦初醒的疼痛也是真的。
尾声
董卿曾问余秀华:" 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