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感不感动小妹不知道,但是这尴尬程度确实比让韩庚在楼下装至尊宝,于文文在楼上吃芒果还甚了。
片中唯一一个相对写实的故事,是 ICU 主任医生龚臣和护士妻子杨珊的片段。
这段主要讲述的是危急时刻医务人员的状态,龚臣为抢救病人被血液喷了整片面罩依旧不停歇,
但作为妻子的杨珊在得知此事后终将满腹委屈和心疼化为了诘问。
医护也是人,也会有扛不住的时候。
但职责所在,他们还是会拼尽全力,告诉自己," 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在,我就不甘心人这样没了。"
前线的白衣天使,因为疫情把原来的两点一线变成了医院和狭小的车里。
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身份很复杂,既渡人亦需渡己。
故事里,龚主任的同事就在他面前离世,整个病房也是死了一个又来一个新病人。
说实话,在这个段落里确实能够看到当时疫情的危急。
但是疫情发生也不过几年,那么如此迅速地把它当成自己的创作题材,到底又是否算得上严谨呢?
疫情相关的题材,这不是第一部。
《穿越寒冬拥抱你》的七零八落还历历在目,这部错乱的剧情再次让人如鲠在喉如坐针毡无法共情。
新冠疫情,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疫情封控状态下,谁能允许一个密接者这样东奔西跑呢?
又有谁会觉得在医院楼下拿着投影放 " 手机广告 " 是一件浪漫的事呢?
对于这样的拼盘电影,只能说把几个人硬凑在一个茅坑里拉屎,并不会改变屎的本质,只会让屋子更臭了。
五个导演,十二个编剧没拍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不知道是个 " 三个和尚打水吃 " 的寓言故事,还是当下国产电影的困境与无奈。
方言乱炖 + 底层小人物挣扎闪烁人性光辉的怪异程式,配以疫情这一议题再借悲情的壳儿反应 " 人生苦短但也能乐观勇敢 " 的内核,似乎已经成为标准的公式。
可真正把疫情放到大荧幕上,究竟什么样的故事才适合?
电影里的绝大多数的人物都迎来了春天,等到了团圆,可当年亲历疫情的许多人都永远留在了那个冬天。
新冠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不能被抹去的,它实实在在在那里站着,
哪怕有很多人都试图隐藏它真正的模样,可这份伤害和痛苦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对于抗疫故事的自我感动和娱乐化呈现是在纪念还是在吃红利每个人心中自有定论 .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份苦难需要被消化,而不是被消费。
而连最基本的叙事都不能达标的,更是对疫情下那些温暖的极大不尊重。